当前位置: 首页 >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张勤修
张勤修

张勤修

主任医师
所在医院: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所在科室: 耳鼻咽喉科
医生简介:
展开 学术任职:中华中医药传统诊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五运六气专家协作组副组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会全国重点专科建设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师协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专委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副总编、中华中医药耳鼻喉科分会常委、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委会青年委员、《中医眼耳鼻喉杂志》副主编、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库成员等重要学术职务。专家称号: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卫生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四川省卫生厅早批有突出贡献优秀中青年专家。科研成果:承担课题的级别/数量与经费均领跑国内同行。发表论文100余篇,副主编国家卫生和计生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中医五官学》、参编行业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等专著与教材14部;获得专利7项。“鼻鼻窦炎中西医结合基础与临床研究”分别获2013年度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与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鼻内镜手术解剖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获2006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鼻感染及变应性疾病临床和基础系列研究”获2005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前颅底区解剖学基础与相关沟通性疾病临床应用研究”获2012年成都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鼻内镜手术及其延伸手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获2005年度成都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励11项。学术流派:师承复旦大学眼耳鼻咽喉科医院吴丽雯教授、王正敏院士,华西医院刘世喜教授,四川省十大名中医熊大经教授以及谢强、谢春光、刘永家教授等知名中医西医专家。集中家所长,擅长于中西医结合诊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与多发疾病。主要学术观点:1.“气血和派”。认为人体气血和则正气不虚。临床中擅长以调和气血为基础辨证论治;2.提出“双窍闭塞、双毒互结”乃鼻窦炎重要发病机制,采用“疏窦窍、开玄府、解双毒、扶正气”治则,总结的“鼻窍整体疏通疗法”被列入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3.提出鼻鼽发病机制当责之于肺脾肾三脏气虚久至阳虚,其治法以“扶正气、祛邪浊、调玄府、和气血”为要,并充分发挥外治法的优势;4.提出信息针灸的独特观点,主张在传统取穴基础上沿肌皮神经分支点取穴。
学术任职:中华中医药传统诊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五运六气专家协作组副组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会全国重点专科建设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师协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专委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副总编、中华中医药耳鼻喉科分会常委、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委会青年委员、《中医眼耳鼻喉杂志》副主编、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库成员等重要学术职务。专家称号: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卫生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四川省卫生厅早批有突出贡献优秀中青年专家。科研成果:承担课题的级别/数量与经费均领跑国内同行。发表论文100余篇,副主编国家卫生和计生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中医五官学》、参编行业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等专著与教材14部;获得专利7项。“鼻鼻窦炎中西医结合基础与临床研究”分别获2013年度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与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鼻内镜手术解剖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获2006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鼻感染及变应性疾病临床和基础系列研究”获2005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前颅底区解剖学基础与相关沟通性疾病临床应用研究”获2012年成都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鼻内镜手术及其延伸手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获2005年度成都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励11项。学术流派:师承复旦大学眼耳鼻咽喉科医院吴丽雯教授、王正敏院士,华西医院刘世喜教授,四川省十大名中医熊大经教授以及谢强、谢春光、刘永家教授等知名中医西医专家。集中家所长,擅长于中西医结合诊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与多发疾病。主要学术观点:1.“气血和派”。认为人体气血和则正气不虚。临床中擅长以调和气血为基础辨证论治;2.提出“双窍闭塞、双毒互结”乃鼻窦炎重要发病机制,采用“疏窦窍、开玄府、解双毒、扶正气”治则,总结的“鼻窍整体疏通疗法”被列入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3.提出鼻鼽发病机制当责之于肺脾肾三脏气虚久至阳虚,其治法以“扶正气、祛邪浊、调玄府、和气血”为要,并充分发挥外治法的优势;4.提出信息针灸的独特观点,主张在传统取穴基础上沿肌皮神经分支点取穴。
专业擅长:
展开 眩晕耳鸣、中耳炎、听力下降、鼻窦炎、各种鼻炎、鼻息肉、咽喉炎、扁桃体炎、声带疾病、鼾症等耳鼻咽喉头颈部疾病。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咨询 咨询
咨询
咨询二维码
顶部 顶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