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林
主任医师 教授80年代中后期他参与的科研项目《肝、肾 肿瘤栓塞疗法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运用》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双介入疗法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获国家科技成果证书;他主持的《动脉 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胃癌》95年获上医大科技成果一等奖,《肝癌综合介入疗法的系统性研究》获95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被医院派往美国德州大学附属医院进修介入放射,学成后携带近2万元的介入器材回国后,为了使广大病人能得到及时、适宜和廉价的治疗,主持了上海市科委《开发国产金属内支架治疗梗阻性黄疸的研究》、国家教委博士点《恶性梗阻性黄疸经介入置入金属内支架的研究》和卫生部《介入性诊疗用高分子材料合成制备及生物相容性研究》等十余课题,其中《开发国产金属内支架的研究》获第五届上海科学技术博览会金奖;参与的国家“九五”攻关课题《肝癌介入性治疗的综合研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他先后撰写了《胃动脉内化疗灌注及栓塞的COX模型分析》、《54例恶性肿瘤引起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金属内支架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共50余篇文章在国内学术刊物发表。还主编了《胆道疾病介入放射学》和《腹部介入放射学》2部专著,并参与了《血管外科手术图谱》、《原发性肝癌》6部著作的编写。
除重视做好医疗和科研工作以外,80年代后期开始协助指导研究生,1995年被聘为硕士生导师,先后指导博士研究生3 名、硕士研究生14名。为全国各地医院培养了百余名介入专业进修医师。他在介入放射研究和治疗领域所作出的成绩得到全国同行的认可,94年后曾连续兼任中华放射学会介入分会委员、上海医学会放射学会分会委员和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介入组》副组长;目前他还继续担任着《介入放射学杂志》、《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和《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学术期刊的副主编或编委,承担了大量的审稿和成果鉴定工作。
80年代中后期他参与的科研项目《肝、肾 肿瘤栓塞疗法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运用》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双介入疗法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获国家科技成果证书;他主持的《动脉 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胃癌》95年获上医大科技成果一等奖,《肝癌综合介入疗法的系统性研究》获95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被医院派往美国德州大学附属医院进修介入放射,学成后携带近2万元的介入器材回国后,为了使广大病人能得到及时、适宜和廉价的治疗,主持了上海市科委《开发国产金属内支架治疗梗阻性黄疸的研究》、国家教委博士点《恶性梗阻性黄疸经介入置入金属内支架的研究》和卫生部《介入性诊疗用高分子材料合成制备及生物相容性研究》等十余课题,其中《开发国产金属内支架的研究》获第五届上海科学技术博览会金奖;参与的国家“九五”攻关课题《肝癌介入性治疗的综合研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他先后撰写了《胃动脉内化疗灌注及栓塞的COX模型分析》、《54例恶性肿瘤引起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金属内支架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共50余篇文章在国内学术刊物发表。还主编了《胆道疾病介入放射学》和《腹部介入放射学》2部专著,并参与了《血管外科手术图谱》、《原发性肝癌》6部著作的编写。
除重视做好医疗和科研工作以外,80年代后期开始协助指导研究生,1995年被聘为硕士生导师,先后指导博士研究生3 名、硕士研究生14名。为全国各地医院培养了百余名介入专业进修医师。他在介入放射研究和治疗领域所作出的成绩得到全国同行的认可,94年后曾连续兼任中华放射学会介入分会委员、上海医学会放射学会分会委员和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介入组》副组长;目前他还继续担任着《介入放射学杂志》、《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和《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学术期刊的副主编或编委,承担了大量的审稿和成果鉴定工作。
星期一 | 星期二 | 星期三 | 星期四 | 星期五 | 星期六 | 星期日 | 服务 | |
---|---|---|---|---|---|---|---|---|
上午 |
|
|||||||
下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