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海中山医院 > 心超诊断

心超诊断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超声诊断科(心超科)建于1984年,奠基人为姜楞教授。心超科是国家影像学重点学科、上海市心血管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超声质量控制中心、复旦大学超声医学与工程研究所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规开展经胸超声心动图、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负荷超声心动图、心脏外科和心脏内科介入手术中心脏超声监护等项目。历任主任有姜楞教授(现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客座教授)、沈学东教授,现任主任舒先红教授,副主任潘翠珍主任医师,医务人员还有:潘文明、程蕾蕾、董丽莉、孔德红、赵维鹏、姚豪华、陈海燕、孙敏敏、李伟、汪咏莳、巩雪、方晓燕、史静、薛衍敏,陈永乐,李权,共计有医务人员18名;其中,博士10名,硕士3名;高级职称5名,中级职称11名,初级职称2名。心超室现有PhilipsElite、IE33、GEE9等多功能彩色心脏超声检查仪15台,床旁便携式心脏超声检查仪2台。每年完成常规心脏超声检查、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术中超声监测等约十万余次。并承担经导管二尖瓣钳夹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经导管肺动脉瓣植入术、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经导管左心室成形术等新技术的超声监测。先后获得“全国巾帼文明岗”、“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上海市卫生系统红旗文明岗”、“复旦大学巾帼文明岗”和“中山医院十佳集体”等荣誉称号。教学工作现有博士生导师1名(舒先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3名(潘翠珍主任医师、程蕾蕾副主任医师、董丽莉副主任医师)。已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60余名。每年举办1~3期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接受进修医师20余名,共培养进修医师400余名。每年举办1~2超声心动图新技术研讨会。医学科研近年来,共发表论文200余篇,参加编写专著20余本,在美国和欧洲心脏病年会和超声心动图年会上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各2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5项。在心血管病超声诊断和治疗方面开展的有影响的项目有:1985年开展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国外1983年开展);1987年开展连续多普勒定量肺动脉高压的研究(国外1985年开展);1988年开展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国外1984年开始推广应用);1988年开展心脏外科手术中超声检查(与国外同步);1991年开展血管腔内超声显像(国外1989年开展);1994年开展超声消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国外1989年开展);1995年开展体元模型动态三维重建超声显像(国外1992年开展);1997年开展体外超声助溶血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1999年开展经静脉声学造影研究(国外1997年开展);2002年开展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研究(国外2001年开展);2002年开展便携式床旁彩色心脏超声诊断(与国外同步);2003年开展超声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国外2002年开展);2003年开展心肌应变和应变率成像(与国外同步);2004年开展心脏腔内超声协助房颤射频消融(国外2003年开展);2005年开展实时三维评价心肌收缩再同步化的研究(与国外同步);2006年开展二维心肌应变和应变率成像(与国外同步)2006年开展速度向量显像的应用研究(与国外同步);2007年开展斑点追踪显像评价心肌扭转的研究(国外2005年开展);2007年开展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与国外同步);2008年开展超声结合其他影像学方法评价心脏同步性(与国外同步);2009年开展血流向量成像评价心功能2010年国内率先开展超声监测经皮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2011年开展实时三维超声评价右心室节段功能;2012年开展三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2012年开展超声引导下经皮二尖瓣钳夹术(Mitraclip);2013年国内率先开展超声监测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PPVI);2014年开展超声监测经皮左心耳封堵术,经心尖主动脉瓣置换术(TA-TAVI)……;奖项荣誉心超科近年来获得的荣誉有:2008年被评为“全国巾帼文明岗”;2007年被评为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中山医院十佳集体;2006年主编的“临床超声心动图新技术”获得华东地区大学出版社优秀学术专著一等奖;2006年被评为复旦大学巾帼文明岗,上海市卫生系统红旗文明岗;2005年荣获上海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003年被评为复旦大学三八红旗集体;2003年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展开]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咨询 咨询
咨询
咨询二维码
顶部 顶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