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大医院 > 王贵强
王贵强

王贵强

主任医师
所在医院: 北大医院 三级甲等
所在科室: 内科
医生简介:
展开 王贵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科主任,兼任肝病中心主任。卫生部国家感染病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学科负责人,北京市内科(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央保健局保健会诊专家,北京市早批科普专家。1984年毕业于沈阳医学院医疗专业。1989年获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传染病学硕士学位。分别于1996年和1998年破格晋升为主任医师和教授,1997年至2001年担任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1998年至2001年分别在美国加州圣迭亚哥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做访问学者,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做博士后研究工作。主持了国家标准《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修订工作,参加了《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05年版、2010年和2015年更新版的编写和修订工作并负责执笔治疗部分。致力于慢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免疫发病机理和免疫治疗、无创性肝纤维化诊断等研究工作, 主持国家“十二五”传染病重大专项课题获得研究经费1336万元,参加国家“十二五”和“十一五”传染病重大专项课题3项,主持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和美国CMB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等。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199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1996年荣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 称号。1996年被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授予“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 称号,享受省政府专家津贴。2012年获得“第八届中国医师奖”,2016年获中国首届“健康传播大使”,2017年入选早批“国之名医(卓越贡献)”。在美国加州圣迭亚哥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做访问学者期间,应用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技术,利用转基因动物模型进行病毒性肝炎免疫发病机理研究。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做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病毒及肿瘤细胞诱导T淋巴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同时, 参加应用抗原递呈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过继免疫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 (Journal Experimental Medicine, Leukemia,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Cancer Research 及Clinical Cancer Research等)。培养博士研究生毕业12人。现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自然疫源性疾病学组组长,病毒性肝炎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内科医师培训专家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卫生部卫生标准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抗菌药物专家组成员,卫生计生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感染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免疫学会感染免疫分会常委,国家药品食品监督局评审专家等。北京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常务理事,感染科医师分会会长及感染病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担任美国<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国际编委,《中华传染病杂志》副总编辑、《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副总编辑、《临床肝胆病学杂志》共同主编和《中国医学前沿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内科杂志》、《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华感染病杂志》、《中国病毒病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和《中国临床药理杂志》等十余种国内核心期刊杂志编委,《临床肝病》杂志执行主编等。 教学成就:担任8年制医学专业主讲教师,主讲病毒性肝炎,总论等课程。培养研究生30余名。主编《感染性疾病临床诊疗常规》、副主编五年制全国统编教材《传染病学》,参编国家统编教材等专著十余本。作为大会主席主办“北京感染和肝病论坛”已经连续十届,主办“病毒性肝炎和肝病新进展研讨会”24期,主办首届“全国发热性疾病学术会议”,成功主办“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和肝病学术会议”,参会代表2000余人,以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研讨班”等多项国内和北京市级继续教育项目,培训专业医师上万人次。兼肝病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贵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科主任,兼任肝病中心主任。卫生部国家感染病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学科负责人,北京市内科(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央保健局保健会诊专家,北京市早批科普专家。1984年毕业于沈阳医学院医疗专业。1989年获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传染病学硕士学位。分别于1996年和1998年破格晋升为主任医师和教授,1997年至2001年担任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1998年至2001年分别在美国加州圣迭亚哥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做访问学者,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做博士后研究工作。主持了国家标准《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修订工作,参加了《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05年版、2010年和2015年更新版的编写和修订工作并负责执笔治疗部分。致力于慢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免疫发病机理和免疫治疗、无创性肝纤维化诊断等研究工作, 主持国家“十二五”传染病重大专项课题获得研究经费1336万元,参加国家“十二五”和“十一五”传染病重大专项课题3项,主持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和美国CMB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等。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199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1996年荣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 称号。1996年被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授予“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 称号,享受省政府专家津贴。2012年获得“第八届中国医师奖”,2016年获中国首届“健康传播大使”,2017年入选早批“国之名医(卓越贡献)”。在美国加州圣迭亚哥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做访问学者期间,应用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技术,利用转基因动物模型进行病毒性肝炎免疫发病机理研究。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做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病毒及肿瘤细胞诱导T淋巴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同时, 参加应用抗原递呈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过继免疫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 (Journal Experimental Medicine, Leukemia,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Cancer Research 及Clinical Cancer Research等)。培养博士研究生毕业12人。现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自然疫源性疾病学组组长,病毒性肝炎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内科医师培训专家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卫生部卫生标准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抗菌药物专家组成员,卫生计生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感染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免疫学会感染免疫分会常委,国家药品食品监督局评审专家等。北京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常务理事,感染科医师分会会长及感染病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担任美国<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国际编委,《中华传染病杂志》副总编辑、《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副总编辑、《临床肝胆病学杂志》共同主编和《中国医学前沿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内科杂志》、《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华感染病杂志》、《中国病毒病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和《中国临床药理杂志》等十余种国内核心期刊杂志编委,《临床肝病》杂志执行主编等。 教学成就:担任8年制医学专业主讲教师,主讲病毒性肝炎,总论等课程。培养研究生30余名。主编《感染性疾病临床诊疗常规》、副主编五年制全国统编教材《传染病学》,参编国家统编教材等专著十余本。作为大会主席主办“北京感染和肝病论坛”已经连续十届,主办“病毒性肝炎和肝病新进展研讨会”24期,主办首届“全国发热性疾病学术会议”,成功主办“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和肝病学术会议”,参会代表2000余人,以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研讨班”等多项国内和北京市级继续教育项目,培训专业医师上万人次。兼肝病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专业擅长:
展开 擅长各种疑难肝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病等,不明原因发热的鉴别诊断,各种疑难重症感染性疾病的救治,以及新发突发传染病预防控制和诊断治疗等。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咨询 咨询
咨询
咨询二维码
顶部 顶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