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儿科

儿科

本学科成立于1958年,2002年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重点专科,病毒实验室为三级实验室,2008年为中管局重点专科组长单位、中医临床妇儿病研究基地、小儿肺炎毒热证重点研究室,2009年再次被确立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学科具有中医儿科学博士(2006年)、中西医结合博士(2002年)和中医儿科学硕士(1988年)学位授予权,《中医儿科学》课程为辽宁省精品课程(2007)。学科建设期间重视教材建设,王雪峰教授主编国家统编教材《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习题集》,参编国家精编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规划教材《中医儿科临床研究》,新世纪第二版《中医儿科学》。本学科具有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方向3个。分别为中医药防治小儿肺系病证研究、中医药防治小儿脑系病证研究、中医药防治小儿肾系病证的研究。有与本学科研究方向相关的科研项目及成果支持,基于以上研究方向,2009-2011学科建设期间,这三个研究方向共承担课题18项,其中国家级课题8项,省部级以上课题10项;获科技成果奖3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项,出版专著及教材4部,发表学术论文65篇,其中SCI收录1篇。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学科始终致力于实现中医儿科学术发展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推动整个中医儿科学科建设的不断前进,使本学科成为中医儿科领域的医疗、教学、科研和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基地,促进中医儿科学学术整体水平的提高。学科建设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王雪峰教授王雪峰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级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三级实验室病毒室主任,辽宁省名中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近30年,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教学医疗成果。兼任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分会副理事长、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副秘书长、中华中西医学会儿科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辽宁分会常务委员、辽宁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奖评审专家、国家中医医师资格考试命审题专家、《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编委、《小儿急救医学杂志》编委、《中国临床康复杂志》、《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编委、《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常务编委等职。学术水平:王雪峰教授多年来致力于中医药防治小儿病毒性疾病和瘫痪性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在中医药治疗小儿肺炎、哮喘、心肌炎及肾病等方面疗效显著。尤其擅长应用针灸、推拿等治疗小儿脑瘫、面神经炎等小儿疑难疾病。1、在小儿肺炎研究方面,以两项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项目为基础,开展了小儿肺炎二期规划研究:一期研究即“十五”攻关前期研究,目标为如何证明综合防治方案的有效性及小儿肺炎证候演变规律的研究。我们采用加载试验设计方法,将符合中西医结合诊疗常规及临床医疗行为规范的防治方案作为受试因素,根据GCP的原则,进行了随机、中药安慰剂双盲对照、大样本多中心(东西南北中七大中医院校共同合作)的临床研究。在该研究中,我们在国内中医儿科界首次进行了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中药安慰剂对照的小儿肺炎中医临床试验研究,总结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即根据肺炎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中医证候、不同病原结果进行个体化治疗,宏观辨证和微观辨病相结合,具有高度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首次应用证候的演变概率法对小儿肺炎的中医证候演变规律进行研究,在同领域开辟出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成功研制了中药安慰剂,将双盲方法应用于小儿肺炎中医临床研究中;进行了小儿肺炎中西医临床疗效评价客观化研究,如电子听诊器对肺部啰音声波图谱数字量化分析、舌诊数字图象数据库的应用。二期研究即“十五”攻关后期研究,目标为如何规范小儿肺炎临床病证结合的症状体征及形成客观的小儿肺炎疗效评价指标。在本期研究中,本学科进行了1050例小儿肺炎及2000例非小儿肺炎的非随机对照的前瞻性临床试验研究。构建了面向中医辨证和疗效评价的数据挖掘支撑平台,研制了基于数据挖掘的小儿肺炎辨证标准的建立方法和辨证诊断程序,建立了病证结合疗效评价指标筛选方法,形成了中西医指标兼容的辨证量表和疗效评价量表。该期研究突破了以往辨证规范预先给定数学模型的研究方式,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揭示小儿肺炎证的构成和证属症状的构成规律及关联关系。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揭示在统一的干预条件下小儿肺炎症状演化、消失的关联关系以及症状变化对疗效判断的贡献率。提出了基于数据关联挖掘的技术进行小儿肺炎疗效判定的新的疗效评价方法。2、在哮喘研究方面,提出哮喘的中医病机“宿痰伏肺”的痰指的是无形之痰,即肺脾气虚的病理状态,正如现代医学哮喘患儿长期存在的气道慢性炎症;宿痰引起哮喘反复发作的过程也正如气道慢性炎症导致了气道的高反应性,进而引起哮喘反复发作的过程。哮喘患儿的全身表现“痰蕴状态”与现代医学的特应性体质密切相关。因而中医药治疗哮喘应从整体出发,除针对肺局部“宿痰”外,还应兼顾患儿全身的“痰蕴状态”,对除咳嗽、咯痰等肺部症状外,尚兼顾舌象、脉象、汗之有无、饮食和二便等症,整体论治,为这一疑难病的治疗开辟新的思路和方法。3、在小儿脑瘫研究方面,改变以往多以虚为主论治的状况,从虚实夹杂着手,首次提出了肝强脾弱与痉挛性脑瘫的关系,并将其写入儿科研究生教材。在针刺上采用输合配穴方法为针灸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在针推治疗小儿脑性瘫痪上首次提出了“以柔克刚,以刚制柔。”的小儿针刺手法总则和“掌不离皮肉、指不离经穴,先后有序,轻重有度”的小儿推拿原则,开创了点脊法、捏脊法、推脊法、拍脊法、扣脊法、收脊法的脊背六法,通过临床实践证明,此疗法能更好的减轻患儿障碍程度,提高患儿的康复进程。小儿脑瘫康复中心在治疗小儿瘫痪性疾病方面具有独特之处,首创“头手足脊针推四联法”治疗小儿脑瘫,获得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新技术、新疗法三等奖,为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管理能力:王雪峰教授多年来一直默默地耕耘在临床、科研和教学的第一线。她兢兢业业,勤勤恳恳,默默地奉献,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儿科的学科建设和发展上。曾先后被沈阳市授予市三八红旗手、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连续多年被辽宁中医药大学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作为病毒室主任,王雪峰教授能把握本实验室研究方向和布局,不断优化、创新实验室技术及拓展研究领域,鼓励和提倡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带领实验室科研人员申请各级科研课题。负责本实验室人才培养和技术考核工作,制定本实验室各类人员的培养计划,有计划的对实验人员进行培训。在科研方面不断探索和创新,带动了儿科病毒室的全面建设,在她的带动下,实验室已经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建立了系统的实验标准操作规程以及完整的生物安全防护制度,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三级实验室,国家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确定为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近年来主持并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二十余项,获辽宁省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获中华中医药学会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等。主编及参编国家统编教材及研究生教材十余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2篇,CSTPC收录5篇,CSCD收录5篇,CBM收录19篇,CMCI引用2篇。学术带头人——张君教授张君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级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局级重点研究室学术带头人,辽宁省名中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27年,取得了丰硕的医疗科研教学成果。对于小儿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病均有独到的治疗体会,尤其对儿童肾小球疾病、过敏性疾病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几年来带领课题组从临床到实验,分别从激素受体水平、细胞蛋白水平、分子生物学水平及免疫学角度,研究中医药治疗儿童肾小球疾病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理,总结出以肾复康系列方为主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肾复康加小剂量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小儿常复发性肾病;消斑愈肾颗粒治疗紫癜性肾炎等均取得肯定的临床疗效,先后取得发明专利2项,科技成果转让2项,院内制剂批号2项。先后主持参与科技部863、973计划、公益性项目、十一五支撑项目,国家新药基金、省、市重大科研项目近20项,获发明专利2项,专利转让2次。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主编专著3部,参编7部。

[...展开]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医生 (具体门诊时间以医院当天实际出诊停诊公告为准)

医生姓名
科室
医生擅长
门诊时间
就医服务
1/1 页 15 条记录

热门疾病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咨询 咨询
咨询
咨询二维码
顶部 顶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