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杨大平
杨大平

杨大平

主任医师 教授
所在医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级甲等
所在科室: 骨科
医生简介:
展开 杨大平,男,主任医师,教授,骨科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二院组织工程研究室主任;加拿大Dalhousie大学外科系Research Associate;加拿大整形外科学会会员;美国整形与再造外科学会会员;加拿大整形外科杂志(Can.J.Plast.Surg.)编委;中国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整形与再造外科杂志编委;中国骨质疏松杂志编委;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黑龙江省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培养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6名。
以组织修复组织移植和体表器官再造等方面为专业特长,治疗范围包括骨折不愈合及骨不连的修复,神经、肌腱损伤修复,断指再植和拇指再造,全身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及瘢痕修复,先天性体表畸形修复和体表器官再造等(耳,鼻和乳房再造)。1994-1999年在加拿大Dalhousie大学外科系从事创伤整形显微外科方面研究和临床工作。1999年回国后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在国内开展新的跨区供血的岛状皮瓣、新的动力性功能肌肉移植修复晚期面瘫、微型骨锚重建手部肌腱或韧带等新技术20项,使我省修复再造外科水平跻身于国内先进行列。共完成整形显微外科手术1万余例。在国际整形外科和显微外科领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促进骨折愈合和肢体重度创伤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为主要研究方向和特点。针对如何加快骨折愈合,提高质量,研究寻找有利于骨折愈合因素,发现和避免不利因素,针对性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力学因素,分子生物学因素,微量元素的作用等大量问题进行研究。应用显微外科小血管吻合技术,微创技术和移植技术进行重度骨创伤的修复。
70年代以来充分利用显微外科手段从各个方面探讨解决骨科系统重度损毁伤的治疗方法。全面研究了大面积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较早应用了吻合血管的背阔肌皮瓣、胸脐皮瓣、小腿内侧皮瓣,修复30cm以上大面积组织缺损病人近20余例,获接近满分成功的良好效果早创皮瓣桥接发再植合并长短血管及环行皮肤缺损的断指(肢),已完成23例全部成功。此方法首先发表于中华显微外科杂志。荣获黑龙江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1990年利用程序化方法完成双手八指离断再植全部成功。平均每指再植时间1.5小时,为当时国内较快再植速度。1991年科内医生在解剖研究后首先描述了拇指背动脉的走行及数据,设计并成功完成拇指背动脉岛状皮瓣再造拇指新方法临床应用22例,全部成功。发表于中国临床解剖杂志与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89年起开始研究了旋骨外侧动脉横支对大转子区及其下方骨膜的血供关系,设计了大转子骨膜瓣移植方法。首先发表于中国临床解剖杂志。以上诸方法均为国内多家医院推广应用。至目前为止,我科保持第二足趾移植或趾甲瓣移植再造拇指百分之百成功的纪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重度损毁性骨及软组织损伤。临床及基础研究已达国内及国际先进水平,曾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一项、四等奖一项。
骨折愈合方面主攻骨折闭合整复外固定装置。首先使用增强尼龙为材料,减轻外固定重量,设计使用了以微型齿轮、蜗杆、软轴等装置,使固定器具备6个方向的骨折整复功能。首先制成了融复位和固定为一体的外固定系统,并进一步开发电脑控制自动整复系统已基本成型。得到国家科委1997年立项拨款支持,渴望在近几年形成一个全新效果很好骨折整复固定系统。
获得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黑龙江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1项,黑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1项。
技术专长:
(1)美容整形外科常规手术(如眼袋和下睑皮肤松弛整形、隆鼻、吸脂减肥等)
(2)面部年轻化系列整形手术,复合除皱、微创外科一内窥镜除皱术
(3)乳房系列整形手术、隆胸、乳房缩小和乳房再造
(4)动力性功能肌肉移植修复晚期面瘫
(5)体表器官再造
(6)全身皮肤缺损修复及瘢痕修复
(7)四肢创伤修复。
杨大平,男,主任医师,教授,骨科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二院组织工程研究室主任;加拿大Dalhousie大学外科系Research Associate;加拿大整形外科学会会员;美国整形与再造外科学会会员;加拿大整形外科杂志(Can.J.Plast.Surg.)编委;中国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整形与再造外科杂志编委;中国骨质疏松杂志编委;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黑龙江省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培养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6名。
以组织修复组织移植和体表器官再造等方面为专业特长,治疗范围包括骨折不愈合及骨不连的修复,神经、肌腱损伤修复,断指再植和拇指再造,全身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及瘢痕修复,先天性体表畸形修复和体表器官再造等(耳,鼻和乳房再造)。1994-1999年在加拿大Dalhousie大学外科系从事创伤整形显微外科方面研究和临床工作。1999年回国后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在国内开展新的跨区供血的岛状皮瓣、新的动力性功能肌肉移植修复晚期面瘫、微型骨锚重建手部肌腱或韧带等新技术20项,使我省修复再造外科水平跻身于国内先进行列。共完成整形显微外科手术1万余例。在国际整形外科和显微外科领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促进骨折愈合和肢体重度创伤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为主要研究方向和特点。针对如何加快骨折愈合,提高质量,研究寻找有利于骨折愈合因素,发现和避免不利因素,针对性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力学因素,分子生物学因素,微量元素的作用等大量问题进行研究。应用显微外科小血管吻合技术,微创技术和移植技术进行重度骨创伤的修复。
70年代以来充分利用显微外科手段从各个方面探讨解决骨科系统重度损毁伤的治疗方法。全面研究了大面积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较早应用了吻合血管的背阔肌皮瓣、胸脐皮瓣、小腿内侧皮瓣,修复30cm以上大面积组织缺损病人近20余例,获接近满分成功的良好效果早创皮瓣桥接发再植合并长短血管及环行皮肤缺损的断指(肢),已完成23例全部成功。此方法首先发表于中华显微外科杂志。荣获黑龙江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1990年利用程序化方法完成双手八指离断再植全部成功。平均每指再植时间1.5小时,为当时国内较快再植速度。1991年科内医生在解剖研究后首先描述了拇指背动脉的走行及数据,设计并成功完成拇指背动脉岛状皮瓣再造拇指新方法临床应用22例,全部成功。发表于中国临床解剖杂志与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89年起开始研究了旋骨外侧动脉横支对大转子区及其下方骨膜的血供关系,设计了大转子骨膜瓣移植方法。首先发表于中国临床解剖杂志。以上诸方法均为国内多家医院推广应用。至目前为止,我科保持第二足趾移植或趾甲瓣移植再造拇指百分之百成功的纪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重度损毁性骨及软组织损伤。临床及基础研究已达国内及国际先进水平,曾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一项、四等奖一项。
骨折愈合方面主攻骨折闭合整复外固定装置。首先使用增强尼龙为材料,减轻外固定重量,设计使用了以微型齿轮、蜗杆、软轴等装置,使固定器具备6个方向的骨折整复功能。首先制成了融复位和固定为一体的外固定系统,并进一步开发电脑控制自动整复系统已基本成型。得到国家科委1997年立项拨款支持,渴望在近几年形成一个全新效果很好骨折整复固定系统。
获得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黑龙江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1项,黑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1项。
技术专长:
(1)美容整形外科常规手术(如眼袋和下睑皮肤松弛整形、隆鼻、吸脂减肥等)
(2)面部年轻化系列整形手术,复合除皱、微创外科一内窥镜除皱术
(3)乳房系列整形手术、隆胸、乳房缩小和乳房再造
(4)动力性功能肌肉移植修复晚期面瘫
(5)体表器官再造
(6)全身皮肤缺损修复及瘢痕修复
(7)四肢创伤修复。
专业擅长:
展开 骨折不愈合及骨不连的修复,神经、肌腱损伤修复,断指再植和拇指再造,全身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及瘢痕修复,先天性体表畸形修复和体表器官再造等(耳,鼻和乳房再造)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咨询 咨询
咨询
咨询二维码
顶部 顶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