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协和医院 > 张振寰
张振寰

张振寰

教授
所在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所在科室: 外科
医生简介:
展开 张振寰,男,教授。1941年生,1965年毕业于南京医学院。毕业后即分配在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工作,曾参加中央赴湖南湘阴医疗队及中央赴西藏阿里医疗队。1970年曾在北京中医学院西学中班脱产学习1年,1984~1985年及1990年曾两度赴日本九州大学医学部研修消化器外科,1987年晋升为副教授,1993年晋升为教授。
普外专业,擅长消化器外科,具有较丰富的外科临床经验,在胆道外科方面具有特长,擅长胆道镜检查与治疗,是我院较早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者之一。对胆管癌、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肝内胆管结石、胆囊结石、胆管损伤的外科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外科感染、胃癌的外科治疗进行了多年临床研究,曾开展胃癌中西医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
开展了腹腔肿瘤与炎症的红外热像特征的临床研究,在国内率先将红外热像检查用于外科急腹症的诊断,总结出外科急腹症的典型热图分型,提出了"反应性热区"和肿瘤"恶性热图"的概念。
坚持中西医结合30余年,并取得较突出成绩,尤其在治疗外科急腹症,外科感染方面有独到之处,解决了不少疑难重症。曾将重症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患者从频死边缘挽救过来,打破了治疗外科感染必须使用抗生素的传统惯例,用中药治好了许多抗生素无法控制的外科感染。对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有独到经验,经常应召各科室会诊。经多年潜心研究总结出的"清热灵"、"双藤煎"、"消痞汤"临床疗效突出。
一贯工作认真、负责,细心、沉稳有耐心,对疑难危重病人的治疗不轻言放弃。临床中善于思考,改良的空肠-胰腺荷包吻合明显减少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
曾多次获协和医院医疗成果奖及1989年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奖、2001年度优质服务。曾参与《急救与自救》、《农村医师教材》、《现代胃肠病学》、《普外主治医580问》、《胰腺外科》、《协和医学词典》、《临床内分泌外科学》、《门诊外科学》的部分编写,另发表论文28篇。曾为《中国医刊》编委、《中华医药杂志》编委、全国重点科研题《红外热象技术的基础与临床》技术顾问、中华医学会影像学分会红外热像学学组副组长。

张振寰,男,教授。1941年生,1965年毕业于南京医学院。毕业后即分配在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工作,曾参加中央赴湖南湘阴医疗队及中央赴西藏阿里医疗队。1970年曾在北京中医学院西学中班脱产学习1年,1984~1985年及1990年曾两度赴日本九州大学医学部研修消化器外科,1987年晋升为副教授,1993年晋升为教授。
普外专业,擅长消化器外科,具有较丰富的外科临床经验,在胆道外科方面具有特长,擅长胆道镜检查与治疗,是我院较早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者之一。对胆管癌、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肝内胆管结石、胆囊结石、胆管损伤的外科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外科感染、胃癌的外科治疗进行了多年临床研究,曾开展胃癌中西医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
开展了腹腔肿瘤与炎症的红外热像特征的临床研究,在国内率先将红外热像检查用于外科急腹症的诊断,总结出外科急腹症的典型热图分型,提出了"反应性热区"和肿瘤"恶性热图"的概念。
坚持中西医结合30余年,并取得较突出成绩,尤其在治疗外科急腹症,外科感染方面有独到之处,解决了不少疑难重症。曾将重症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患者从频死边缘挽救过来,打破了治疗外科感染必须使用抗生素的传统惯例,用中药治好了许多抗生素无法控制的外科感染。对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有独到经验,经常应召各科室会诊。经多年潜心研究总结出的"清热灵"、"双藤煎"、"消痞汤"临床疗效突出。
一贯工作认真、负责,细心、沉稳有耐心,对疑难危重病人的治疗不轻言放弃。临床中善于思考,改良的空肠-胰腺荷包吻合明显减少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
曾多次获协和医院医疗成果奖及1989年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奖、2001年度优质服务。曾参与《急救与自救》、《农村医师教材》、《现代胃肠病学》、《普外主治医580问》、《胰腺外科》、《协和医学词典》、《临床内分泌外科学》、《门诊外科学》的部分编写,另发表论文28篇。曾为《中国医刊》编委、《中华医药杂志》编委、全国重点科研题《红外热象技术的基础与临床》技术顾问、中华医学会影像学分会红外热像学学组副组长。

专业擅长:
展开 擅长消化器外科,具有较丰富的外科临床经验,在胆道外科方面具有特长,擅长胆道镜检查与治疗,是我院较早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者之一。对胆管癌、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肝内胆管结石、胆囊结石、胆管损伤的外科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外科感染、胃癌的外科治疗进行了多年临床研究,曾开展胃癌中西医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咨询 咨询
咨询
咨询二维码
顶部 顶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