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海仁济医院西院 > 神经内科

神经内科

仁济医院神经科由我国著名神经病学家周孝达教授于1952年创建,是上海乃至全国较早开设的神经科之一。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起,在我国较早地开展脑电图检查及神经系统感染、脑血管疾病及颅脑外伤的救治。经过几十年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神经内科已具备了较为完整的医学专业人才队伍,不仅有周孝达、蔡琰、钱可久、潘瑞福、沈崇欣、林发清等老一代知名的神经病学专家,还有一支以年轻医生为主的朝气蓬勃的团队,现在职医师47人,副主任医师以上11人,绝大多数具有硕士和博士学历。 神经内科分东院和南院(分别有独立的门诊、急诊和病房)及西院(设门诊)三部分,目前共有床位94张,设有卒中病房、神经康复室、血管超声检查室、神经心理检查室、神经电生理检查室、脑血管病研究室、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和肌病诊治中心。自建科以来,神经内科一直致力于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年均收治各类疑难、危重患者2300余例,平均住院时间11天。东部神经内科门诊,每周一~五除了普通门诊和和专家门诊外,还分别开设了颇具特色的专病门诊,包括每周一至周五上午的脑卒中高危筛查和预防门诊、每周一~五下午的多发性硬化与脱髓鞘病,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脑卒中、癫痫、记忆障碍与痴呆、失眠与神经症、视神经脊髓炎与多发性硬化、头痛与头晕、重症肌无力与肌无力、肌病与周围神经病等11个专病门诊,为各类常见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提供高质量、规范和长期的医疗服务,年平均门诊人次超过14万。神经内科设有独立急诊,开设脑卒中救治绿色通道,年救治约2.8万例脑卒中、昏迷、脑炎、脊髓炎、癫痫持续状态等危重患者。 过硬的临床诊疗水平使神经内科成为上海市脑卒中救治中心及中国卒中联盟首批获准的卒中中心和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周围神经病规范诊治培训教育示范中心”。2016年又称为中国首批“综合卒中中心”(全上海目前仅有三家医院);同时头痛、脑卒中和痴呆专病门诊还分别是“中华医学会国际医学交流中心的头痛中心”、“交大医学院脑卒中专病中心”和“交大医学院痴呆专病中心”。 除了临床工作外,神经内科每年要完成大量的教学工作:常年负责八年一贯制、4+4长学制、五年制中、英文班、PBL教学、预防医学、诊断学和系统整合医学等教学以及见习、实习等临床带教工作;自2015年科室承担起上海-渥太华联合医学院神经病学课程的教学任务,其中管阳太主任全面负责第三教学单元的筹备、组织及管理工作;作为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神经内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科室每年完成一百多名基地医生的规范化培训工作;近年来,科室还承担医学院多项教材和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参加我国多部《神经病学》统编教材的编写,科主任管阳太教授同时担任人卫版《临床神经病学》(英文版)教材副主编;同时,科室每年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神经病学进展》及其他继续教育和培训活动;每年培养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级进修医师。 科研方面,近年来,神经内科先后承担和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上海市科委、上海市卫生局的课题研究,并参加多项国家重大攻关课题的研究;每年在SCI收录期刊、统计源期刊等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特别是管阳太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近年来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项目、省部级和军队重大重点项目等达10多项,获资助经费总计超一千万;2016年,管阳太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接连获得交大高原高峰临床多中心研究项目和交大医学院与中科院神经所深入合作的重要科研项目资助。管阳太主任以第一完成人荣获上海医学科技二、三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项奖项;近三年在SCI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影响因子累计分值超过40分。神经内科还积极参加各种有关疾病诊断与治疗新方法的临床研究,迄今已参加35项国际或国内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或大型观察性研究。主持和执笔我国神经病学领域重要的专家共识8项。科室主办《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科室多人担任20余个国内学术杂志的编委。2016年起管阳太主任担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七届)常务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科室多人担任中华医学会、中国卒中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及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等多个专科委员会的学术职务。

[...展开]

上海仁济医院西院神经内科医生 (具体门诊时间以医院当天实际出诊停诊公告为准)

医生姓名
科室
医生擅长
门诊时间
就医服务
12 下一页 1/2 页 37 条记录 跳转至: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咨询 咨询
咨询
咨询二维码
顶部 顶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