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消化内科

消化内科

消化内科设有门诊、病房、内镜中心、胃肠动力室、消化实验室。病房位于2号楼15楼消化内科病房。消化内科病房宽敞洁净,布置幽雅的三人病房与设备一应俱全的单人病房,让患者享受到家庭的温馨。病房主要收治消化系统疑难疾病和内镜介入性治疗病例。病房实行三级医师查房制、疑难重杂症会诊制,以及与相关学科定期病例讨论制,保证了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 学术地位消化内科是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重点学科,国家级和省级消化专科医师和消化内镜医师培训基地,是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在开展临床工作的同时注重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消化内科有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6名,在读博士研究生16名,硕士研究生23名。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已培养1名博士后出站。本学科不断完善导师队伍建设和研究生队伍教育工作,建立实验室管理制度、保障措施包括各项实验室工作制度及各种标准操作规范。目前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浙江省科技厅重大专项1项;参与国家973计划1项,863计划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科技发展重点项目1项,其他厅局级课题20余项,重大横向项目1项,并多次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主、参编各种卫生书籍如《现代食管病学》、《脂肪肝现代诊疗》、《神经胃肠病学》《便秘》、《消化科临床禁忌分册》、《内科学进展》、《内科学》、《感染微生物学》和《微量元素与生活健康》等10余本(套),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共200余篇,其中SCI/EI/IM收录论文30篇,中华系列杂志80余篇。技术优势消化内科拥有一支从事消化道疾病临床和基础研究的高素质和稳定的人员队伍,医疗技术力量雄厚。消化内科现有医生34名,其中教授/主任医师11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7名。80%以上有硕士或博士学位,70%的副高级以上人员曾在德国、日本等留学进修。专业设备齐全,目前拥有国内最先进的OlympusG2F-XQ260电子胃镜、经鼻胃镜、电子染色胃镜、OlympusCF-260L电子肠镜、AG-9800型氩气高频电刀、OlympusTJF-260电子十二指肠镜、双气囊小肠镜、结肠镜、富土能超声内窥镜、放大型肠镜、无线胶囊内镜和医用内窥镜灭菌设备等。常规开展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套扎术治疗;胃造瘘术和空肠营养管置入术;内镜下胃肠道早癌切除术;食管支架置入术;内镜下乳头切开取石术及鼻胆管引流;PTCD引流术;超声内镜检查术和胶囊内镜检查术等。胶囊内镜检查项目属省内率先开展,能够无创伤性实行全消化道检查,图像资料可反复分析,解决了许多小肠疾病的疑难杂症的诊断问题,同时也为浙江省兄弟医院小肠疑难杂症的诊断提供了方便,赢得了同行及患者的好评,也推动了浙江省消化学科学术水平的提高。门诊设有名医门诊、专家门诊、脂肪肝专科门诊和普通门诊。消化专科门诊设在1号楼4楼,门口设有导医台,护士会耐心地解答患者的各种疑问并提供帮助。研究方向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脂肪肝发病机制的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基础和临床研究、肝胆胰疾病的基础研究、小肠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等。目前开展研究项目有酒精性肝病和脂肪肝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生物芯片大规模筛选中药靶标;中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胃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反义核酸药物对消化系疾病治疗的筛选;茶多酚对消化系疾病的影响及机理研究;中药对机体脂质代谢组学影响的研究及有效成分的分离提纯和个体化治疗生物芯片的开发等。国内较早进行消化系疾病遗传基因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瘦素、瘦素受体和PPAR基因多态性研究,筛选出肥胖易感基因多态性;幽门螺杆菌毒力和致病及对幽门螺杆菌耐药机制研究,用基因芯片技术首次发现Hp耐药相关基因多态性信息。本科特色实验室拥有最新的MMS全消化道动力测定仪,可以开展食道、肛门、直肠Oddish括约肌压力测定以及24小时PH监测等项目,开展胃肠起搏和生物反馈等治疗,为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提供有力保证。还拥有HP厌氧培养箱、全自动凝胶数字成像仪、低温冰箱(-80度)、HP厌氧培养箱(BI-329)、基因芯片检测仪、PCR测定仪、RIA计数仪、切片机、摊片机、XH-6010放射免疫计数仪1台、摄像显微镜、普通显微镜等供基础科研使用。

[...展开]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医生 (具体门诊时间以医院当天实际出诊停诊公告为准)

医生姓名
科室
医生擅长
门诊时间
就医服务
1234 下一页 1/4 页 69 条记录 跳转至: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咨询 咨询
咨询
咨询二维码
顶部 顶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