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黄方
黄方

黄方

主任医师 院士
所在医院: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级甲等
所在科室: 耳鼻咽喉科
医生简介:
展开 黄方,男,主任医师,副教授,1984年8月毕业于福建医大医学系,获医学士学位,并留校到附二院耳鼻咽喉科。硕士生导师,耳鼻咽喉科教研室副主任、科教信息科副科长。入选福建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福建医科大学学科带头人及福建医大青年骨干教师,担任第三届福建省医院信息学会副主任委员、福建卫生信息协会信息技术分会委员,《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及《罕少疾病杂志》编委。

1990.9~1991.9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进修;1988年、1992年及1999年分别在 总医院、复旦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及北京同仁医院参加“耳外科”、“面神经外科”及“鼻内窥镜外科技术”等专项学习班;1997~2001年参加福建医大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课程班学习并结业。从事临床耳鼻咽喉科工作近20年,侧重于耳显微外科、头颈肿瘤、鼻内窥镜及耳鼻咽喉头颈部罕少疾病的临床研究;主研多项课题,其中《先天性外耳道闭锁并中耳畸形的手术治疗》和《筛窦开放术在额窦治疗术中的应用》分别获1996年及1998年度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头颈部多原发癌的临床研究》通过2000年度省科技成果鉴定。

历年来在省级和国内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代表作有:《先天性外耳道闭锁的外科治疗》、《颞骨先天性胆脂瘤》、《胆脂瘤型中耳炎的诊断和治疗(附874例分析)》、《颞骨颧突先天性胆脂瘤》、《颈动脉切除术的临床研究》、《头颈部多原发癌》、《先天性鳃裂囊肿及瘘管的外科治疗》、《耳鼻颌面部恶性黑色素瘤(附11例分析)》、《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的诊疗回顾》、《颌骨中央性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颅面联合进路切除浸润前颅底的头颈恶性肿瘤》、《头颈部放射性损伤》、《头颈部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研究》、《额窦疾病与额窦治疗术》、《微形钢板在下颌骨骨折坚固性内固定中的应用》、《头颈部横纹肌肉瘤》、《真皮内连续缝合在头颈部切口中的应用》等。多次参加国家和省级学术会议;目前指导全国统招硕士研究生4人,已获得硕士学位2人。先后承担泉州师范特教班、本院护士班及福建医大卫生系和医学系的大课授课及临床实习和见习等教学任务。
黄方,男,主任医师,副教授,1984年8月毕业于福建医大医学系,获医学士学位,并留校到附二院耳鼻咽喉科。硕士生导师,耳鼻咽喉科教研室副主任、科教信息科副科长。入选福建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福建医科大学学科带头人及福建医大青年骨干教师,担任第三届福建省医院信息学会副主任委员、福建卫生信息协会信息技术分会委员,《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及《罕少疾病杂志》编委。

1990.9~1991.9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进修;1988年、1992年及1999年分别在 总医院、复旦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及北京同仁医院参加“耳外科”、“面神经外科”及“鼻内窥镜外科技术”等专项学习班;1997~2001年参加福建医大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课程班学习并结业。从事临床耳鼻咽喉科工作近20年,侧重于耳显微外科、头颈肿瘤、鼻内窥镜及耳鼻咽喉头颈部罕少疾病的临床研究;主研多项课题,其中《先天性外耳道闭锁并中耳畸形的手术治疗》和《筛窦开放术在额窦治疗术中的应用》分别获1996年及1998年度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头颈部多原发癌的临床研究》通过2000年度省科技成果鉴定。

历年来在省级和国内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代表作有:《先天性外耳道闭锁的外科治疗》、《颞骨先天性胆脂瘤》、《胆脂瘤型中耳炎的诊断和治疗(附874例分析)》、《颞骨颧突先天性胆脂瘤》、《颈动脉切除术的临床研究》、《头颈部多原发癌》、《先天性鳃裂囊肿及瘘管的外科治疗》、《耳鼻颌面部恶性黑色素瘤(附11例分析)》、《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的诊疗回顾》、《颌骨中央性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颅面联合进路切除浸润前颅底的头颈恶性肿瘤》、《头颈部放射性损伤》、《头颈部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研究》、《额窦疾病与额窦治疗术》、《微形钢板在下颌骨骨折坚固性内固定中的应用》、《头颈部横纹肌肉瘤》、《真皮内连续缝合在头颈部切口中的应用》等。多次参加国家和省级学术会议;目前指导全国统招硕士研究生4人,已获得硕士学位2人。先后承担泉州师范特教班、本院护士班及福建医大卫生系和医学系的大课授课及临床实习和见习等教学任务。
专业擅长:
展开 耳显微外科、头颈肿瘤、鼻内窥镜及耳鼻咽喉头颈部罕少疾病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咨询 咨询
咨询
咨询二维码
顶部 顶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