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级甲等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医院全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重庆市渝中区临江路76号 医院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临江路76号
咨询电话 医院电话:023-63832133 63693222(总)
特色科室 特色科室:神经病学科,传染病学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肾内科,医学影像科,感染病科 展开>
特色科室 特色科室:神经病学科,传染病学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肾内科,医学影像科,感染病科
医院简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前身为始建于1892年的重庆“宽仁医院”,是一所横跨三个世纪的百年老院。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医院逐步形成了“关怀、专注、创新”的办院理念,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医院现有2个院区(渝中院区和江南院区),编制床位2580张,很大开放床位可到3500余张。年门诊量137.2万余人次,收治住院病人7.6万余人次。渝中院区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临江路74号,坐落于重庆CBD中心——解放碑,占地14.5亩。为“宽仁医院”原址,发展至今已有126年。江南院区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天文大道288号(茶园新区),总建筑面积25万方,投资达十四亿。共有医疗综合楼、感染与肝病中心、科教楼、全科医生楼等4栋大楼。江南院区将解决渝东南、渝东北群众就医困难的问题,改变重庆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现状,带动整个重庆西部的发展。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设置齐全,有43个临床和医技科室。内科学(传染病)和神经病学为国内高级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肾病科(现更名为肾内科)、医学影像科(含放射科、超声科、核医学科)、感染病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妇产科、检验科、普外科(含肝胆外科、胃肠肛肠外科、血管疝腹壁外科、乳腺甲状腺外科)、老年科(现更名为老年病科)、消化内科、眼科为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中医康复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中医脾胃病科为重庆市“十二五”中医重点专科。临床医学一级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其覆盖的17个二级学科全部是省级重点学科;医学影像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内科学(传染病学)和妇产科学为重庆市医学重点学科。有13个重庆市临床诊疗研究中心,10个重庆市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医院拥有一大批学术技术造诣高、临床经验丰富的知名专家。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内高级人才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共29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与发展计划”团队带头人2名;教育部跨世纪优良人才2名,优良人才支撑计划2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名;全国“三八”红旗手1名;国家人事部及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名。重庆市第二届学术技术带头人18人、后备人选11人;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一层次人选2人,二层次人员5人;重庆市名中医1人;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3人。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1人,中华医学会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3人,青年副主任委员3人。医院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2个,是国内高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博士生导师45名(在职)、硕士生导师220名(在职),设有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在院培养硕博研究生1000余名,住培学员300余名。有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超声分子影像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和重庆市生殖发育与干 细胞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省部级研究平台,有重庆市感染病学和老年医学2家区域医学临床研究中心,是国家药物临床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下设14个组,是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近年来,年均获得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超过百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超过30项/年,年均发表SCI论文近200篇,年年斩获重庆市科学技术二等以上科技奖励。2015年我院“超声分子显像与治疗基础研究”研究成果获得重庆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系列一等奖,2016年同年获得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7年我院牵头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乙型肝炎治愈的新策略新方法”课题获批立项,中央财政经费5805.56万元。2018年我院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点专项正式立项,中央财政经费资助1932万元。医院还主办有《JournalofClinicalandTranslationalHepatology》、《中华肝脏病杂志》和《临床超声医学杂志》杂志。作为中国西部历史最悠久的医院之一,重医附二院将遵循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以健康为根本”的健康观,恪守“克宽克仁、惟精惟一”的医院精神,“关怀、专注、创新”的医院理念,为全市和周边省市居民提供优质医疗卫生服务,开展医学研究,培养医学人才。全力将渝中院区打造成为高水平、创新型、特色化的重庆CBD标志性城市医院,江南院区打造成高水准、生态型、国际化医院,努力向国内优等医院的目标迈进!该医院简介摘录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官网,2019.11.14 查看详情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全部科室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推荐医生

梅同华
梅同华
擅长:
诊治支气管炎、哮喘、肺部感染、肺结核等呼吸内科疑难重症方面及危重症的救治
简介:
梅同华,女,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呼吸内科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从医30年,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肺癌的早期诊治,及肿瘤的侵袭转移机制研究;在诊治支气管炎、哮喘、肺部感染、肺结核等呼吸内科疑难重症方面及危重症的救治有独到见解,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介入治疗技术上有较深造诣,率先在全国开展无痛苦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新技术;系本市呼吸内科著名专家之一,中华医学会重庆呼吸专委会委员、肺癌专委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呼吸专委会委员。已培养多名研究生,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曾先后主持省部级和市级等多项科研项目,获省部级科研课题及科技进步奖各一项。
杜先智
杜先智 副主任医师
擅长:
呼吸衰竭、哮喘、肺结核、肺癌的防治,在呼吸系疾病的心理防治模式
简介:
杜先智,男,医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行政副主任,呼吸病教研室副主任;中华医学会重庆分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会员。1989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医疗系,留校至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科工作。长期从事呼吸内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不仅对本专业的常见病、多发病有精深的掌握,而且对呼吸系统的疑难疾病诊治有较深的造诣,擅长呼吸衰竭、哮喘、肺结核、肺癌的防治。在呼吸系疾病的心理防治模式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呼吸支持技术,心肺复苏术、经皮肺穿刺术、纤支镜术有着很好的运用技能。在科研方面有较强的科研思维能力,目前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重庆市卫生局各类科研课题4项,主要研究方向为结核病与免疫,次要研究方向为气道损伤与防护,已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著书1部。
兰箭
兰箭 主治医师
擅长:
简介:
兰箭,女,医学硕士,呼吸内科主治医师。中华医学会重庆分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会员。从事呼吸内科临床医疗、教学及科研9年,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并能顺利指导下级医生和进修医生的临床工作,具备院内外会诊能力,能结合文献、资料,对呼吸系统的疑难病进行综合全面分析,提出自己独到的处理意见;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研究进展。在科研方面有较强的科研思维能力,至今已发表省级学术论文数篇;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恶性胸腔积液免疫治疗的相关性研究。
李敏超
李敏超 主治医师
擅长:
呼吸内科疾病的诊治及救治工作,对危重、疑难病有独到见解及较高的诊治
简介:
李敏超,女,主治医师,医学硕士。1996年本科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硕士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呼吸内科,从事呼吸内科临床医疗、教学、科研一线工作10年。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和丰富临床实践经验,能掌握本领域的国内最新知识和理论,熟悉呼吸内科疾病的诊治及救治工作,对危重、疑难病有独到见解及较高的诊治水平。熟练掌握呼吸机、纤微支气管镜、肺胸膜活检、经鼻气管插管等技术。研究方向为肺癌的免疫治疗,发表科研论文6篇,其中CSCD3篇。
周向东
周向东 主任医师
擅长:
慢性呼吸道炎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疾病的治疗
简介:
周向东,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呼吸内科学术带头人。系中华医学会重庆结核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庆市呼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呼吸内科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重庆市卫生专业技术高级职称评委、重庆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重庆市非典防治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食物药品管理局保健食品审评专家,任多种国家级杂志编委。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军医系毕业,其后供职于南京军医学院、南京军区总医院,并于88年至94年间分别于第二、三军医大学获医学硕士、博士学位。94年起供职于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呼吸内科,此间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及科室行政副主任,2001年起供职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至今。长期从事呼吸内科临床医、教、研工作,对本科常见、多发及疑难病的诊治有着精深的把握,尤其对慢性呼吸道炎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疾病的治疗有着独特的理解和手段,疗效领先,由于同时对呼吸道的清洁养护技术也有着深入的研究,故对上述常见病的预防和病情控制有独到之处,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现带教研究生15名,其中博士研究生5名,已毕业博士生数名。承担国家、省市级各类科研课题7项,主要研究方向为慢性呼吸道炎性疾病粘液高分泌的发生及干预研究。次要研究方向为急性肺损伤的发病及防治研究。相关研究结果近些年发表研究论文1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60余篇。部分研究论文汇总获2002年度军队科技成果二等奖,相关研究获两项新型发明专利。2005年获香港大学郑裕肜博士资金研究员项目(全国4人)资助,在香港大学医学院从事一年客座研究员工作,受导师亚太呼吸病学会主席MaryIP教授指导,在业务技术、管理理念和对外交流方面有了新的提高。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咨询 咨询
咨询
咨询二维码
顶部 顶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