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甘肃省中医院

甘肃省中医院

三级甲等

甘肃省中医院
医院全称: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瓜州路418号 医院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瓜州路418号
咨询电话 医院电话:暂缺
特色科室 特色科室:骨伤科,老年病科 展开>
特色科室 特色科室:骨伤科,老年病科
医院简介:甘肃省中医院创建于1953年12月,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保健和急救于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院。是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兰州大学等10所省内外高等院校的教学医院。是甘肃省城乡居民医保、甘肃省省直医保、兰州市医保、兰州市工伤医保定点医院。是第二批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项目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国家中医住院(全科医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2007年以来,先后托管了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和白银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截止2020年4月,医院占地总面积209亩,编制床位1500张,实际开放床位1890张。医院及省中医药研究院职工总数200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877名,副高级以上专家402人,博士后2名,博士38名,硕士460名,博士研究生导师6名,硕士研究生导师82名。全国名中医1名,省级名中医30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名,先后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名,省级优良专家6名,省级领军人才5名。两院共有内设机构154个,临床科室72个,医技科室22个,行政科室60个。医院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个(西北地区中医骨伤药物疗法),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甘肃省中医方药挖掘与创新转化),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甘肃省医院中药制剂研发工程中心)。有国内重点学(专)科12个,省级重点学(专)科19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区域专科诊疗中心2个(骨伤科、老年病科);省级临床医学中心2个(骨伤科、脑病科),院级重点学(专)科及建设项目6个。其中骨伤科是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重点学科,甘肃省骨伤科临床医学中心,甘肃省骨关节退行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脑病科为甘肃省临床医学中心、甘肃省重大疑难疾病(脑梗死)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项目牵头单位,是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脾胃病科和中医护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老年病科、内分泌科、临床药学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中医痹病学、中医血液病学、临床中药学、中医文化学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医院坚持突出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坚持中医院姓“中”的办院方向和“大综合、强专科、多特色、现代化”的发展思路,坚持实施“专科、专病、专家、专药、专技”的发展战略,深化“抓内涵、促管理、强基础、优服务”的建设目标,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开展中医针灸、推拿、外治法、康复理疗等中医特色诊疗技术项目140余种。医院组建的甘肃省中医外治法培训中心,是集藏医、维医、蒙医、土医等民族医学外治疗法于一体的特色诊疗和培训中心,目前开展外治项目已突破300种,设有泥疗区、穴位贴敷区、针疗区、中医美容区、吸入疗法区、刮痧拔罐区、中医伤科区、衣着疗法区、烟疗区等20个功能治疗区。医院承担了兰州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等10余所高等医学院校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专科生的教学任务。医院是国家临床药物试验机构(GCP)。医院自主研发的“杜仲腰痛丸”“消定膏”和“补脑膏”等93种院内制剂,其中有43种进入甘肃省调剂使用药品目录,在全省推广使用。由省中研院主办的《西部中医药》杂志是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良期刊。医院建有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认证的伦理审查体系平台。近五年来,医院国内科研立项17项,获得专利80项,发表SCI论文35篇、国家核心期刊论文209篇。医院重视对外交流工作,加强国际交流,注重境外进修培训。先后派出多人赴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研修学习,开展中医药领域的交流合作洽谈。医院与法国等8个国家的医院或医科大学确立合作关系。2016年5月,在白俄罗斯格罗德诺州设立“甘肃格罗德诺中医中心”。同时承建巴基斯坦岐黄中医中心、马达加斯加中医中心。医院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建立中医战略联盟合作关系,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与海南省三亚市中医院互为友好医院。2013年,经省卫计委批准,组建了“甘肃省中医院医疗联盟”,现有联盟成员单位81家,医院先后开设了白银分院、临夏分院、通渭分院等分院(中心)19家。建立了中医骨伤、风湿骨病、麻醉医学、康复医学、脾胃病、肺病、血液病、老年病等8个专业的专科联盟,现有成员科室100余个。在兰州市区设有甘南路特色门诊部和省委门诊部。2014年,省卫健委批复成立甘肃省陇中正骨医院。新建的陇中正骨医院大楼于2017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陇中正骨医院是全国中医骨伤名科医院,陇中正骨学术流派传承基地,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副主任委员和中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多个国内和省级学会骨伤委员会主委、副主委单位。拥有病床870张,15个亚专科,25个临床科室,2个研究所,业务深度、广度和业务量居西北前列。2016年6月,医院科研制剂中心正式投产使用。科研制剂中心占地101.03亩,建筑面积4.35万平方米,建有提取、饮片、制剂三个生产车间和科研楼、办公楼、宿舍楼、展览馆、会议厅等保障设施。饮片车间年中药材加工处理能力为7500吨;提取车间实现了提取和浓缩的自动化生产,设计年提取能力2500吨;制剂车间初设丸剂、颗粒剂、胶囊剂、膏剂、栓剂、合剂(口服液)、洗剂共7条自动化生产线。现已成为国内优等,达到GMP要求,集院内制剂、中药新药及大健康产品的研发、生产、教学、营销为一体的标准化、现代化的医院科研制剂中心。近年来医院积极参与“青海玉树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岷县暴洪地质灾害”“岷县漳县地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责无旁贷冲锋在前,不辱使命完成各项救援任务。医院先后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青年文明号信用建设示范创建单位”“全国中医药文化先进集体”“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甘肃省医院管理先进集体”“全省医德医风示范单位”“甘肃省诚信建设示范单位”“兰州市文明单位”“兰州市园林化标兵单位”“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先进单位”“第六届省政府质量奖提名奖”等荣誉称号,医院急诊科被卫生部、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信用建设示范单位”。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医院将遵循“严谨、仁爱、传承、创新”的医院精神,通过持续深化改革,使医院迈向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服务创新、文化创新的良性发展轨道。医院正朝着“特色化、品牌化、一体化、集团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全院干部职工正朝着建设一所大综合、强专科、多特色、现代化的综合性三甲中医院而努力奋斗! 查看详情

甘肃省中医院全部科室

眼科

甘肃省中医院推荐医生

李盛华
李盛华 主任医师
擅长:
创伤、关节和脊柱方面疾病的诊疗,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各种骨与软组织缺损、骨不连和断肢(指)再植;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骨性关节病、骨肿瘤、脊柱疾病;整理陇中正骨手法治疗各种骨折、脱位;中医药治疗骨内科疾病等。引进和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百余项,并进行了创伤中药治疗体系的研究,先后开发出以“陇中损伤散”、“陇中消定膏”、“陇中消肿止痛合剂”、“陇中洁肤液”等为代表的28个疗效显著的“陇中”牌骨伤系列制剂;以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股骨头坏死、骨性关节炎、骨盆骨折等疾病为重点诊疗病种,不断优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在国内较早开展了骨科微创疗法的研究。
简介:
李盛华,男,山东菏泽人,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甘肃省优秀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创骨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创骨科专业委员会骨创伤与孟氏疗法学组主任委员,此外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甘肃省针灸学会副会长、甘肃省康复医学会副会长、甘肃省骨伤科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副主编、《西部中医药》杂志编委会副主任、《骨伤论坛》杂志主编、《中医正骨》、《中国骨伤》杂志编委,国家科技奖评审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师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甘肃陇中正骨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负责人。李盛华从事临床医疗工作30余年,在临床上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到的理论见解,主要学术思想可概括为“六个结合”,即中医与西医相结合,手法与手术相结合,中药内服与外治相结合,心理干预与康复治疗相结合,个体化治疗与综合治疗相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与发生灾害防治相结合,其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在学术传承方面:李盛华作为陇中正骨学术流派的第三代传承人代表人物,他先后师从张生禄、路焕光、宋贵杰学习平乐正骨手法,深受冯天有为代表的新医正骨疗法和以尚天裕为代表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方法的影响,后拜孙树椿为师,学习清宫正骨手法,最终将所学融会贯通,结合甘肃民间正骨手法,在总结和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具有明显地域特色、技术成熟、理论体系完整的陇中正骨学术流派。在临床实践方面:李盛华将骨伤科三期辨证的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即早期内服“消肿止痛合剂”、外敷“消定膏”,中期内服“损伤散”、外敷“续筋接骨膏”,后期内服“补肾愈骨胶囊”、外用“舒筋利节涂膜剂”;对开放性感染者,应用“排脓敛疮浸液”浸洗患肢,使中医辨证与用药途径更具特色、更趋合理。对脊柱退行性病变,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脊柱关节疾病采用阶梯疗法,即早期采用保守的方法治疗,中期采用微创的方法治疗,后期采用植骨融合等终极手术。对创伤急救,首次提出“明确诊断,救命为先,救治为主;两个主辅,中医为主,西医为辅;手法为主,手术为辅”的治疗方针,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灾害医学救治方面“简、便、效、廉”的功效,为中医骨伤在自然灾害中的急救应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微创学术思想方面:李盛华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将微创理念和骨科微创技术紧密结合结合,提出骨科微创的概念,并且在国内率先出版《骨科经皮复位内固定疗法》、《骨科微创治疗学》和《骨伤科微创技术》等专著,其中《骨科微创治疗学》获2005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著作二等奖,《骨伤科微创技术》获2015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著作奖三等奖。在科研、论著方面: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7项,获得国家奖励2项、省厅级奖励15项,目前主持在研课题11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科技厅项目6项,厅级重点中医药科研项目3项。作为主编、副主编撰写出版《中西医结合微创骨科学》等学术专著9部,发表论文200余篇。作为骨伤科学科带头人,引领甘肃省中医院骨科先后成功申报并获得中华中医药骨伤名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甘肃省骨伤科临床医学中心、陇中正骨学术流派等多个重点项目。
赵继荣
赵继荣 主任医师
擅长:
擅长脊柱调衡手法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病、腰椎滑脱症、腰椎管狭窄症及骨质增生引起的腰腿痛。开展的激光汽化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后路椎间盘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两项技术填补了省内空白。
简介:
赵继荣,男,二级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甘肃省中医院院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第二届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甘肃省优秀专家,甘肃省“555”创新人才,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名中医,甘肃省卫生厅系统优秀青年,甘肃省群众喜爱的中青年名中医,国家级重点专(学)科负责人,甘肃省第五、第六批师承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委员会副主委,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首届甘肃省老年医学会副会长,甘肃省伦理学会副会长,甘肃省老年医学会脊柱疾患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完成国家、省、厅级科研课题11项,在研国家自然基金1项,省自然基金1项,厅级科研课题2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省、厅级科技进步奖12项;发明专利3项;出版专著主编6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20篇。擅长脊柱调衡手法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病、腰椎滑脱症、腰椎管狭窄症及骨质增生引起的腰腿痛。自己有一句格言“手法一分钟,苦练十年功”。研制出脊柱疾患中药治疗系列:颈痛Ⅰ号,颈眩Ⅱ号治疗不同类型的颈椎病;杜仲腰痛丸治疗腰椎疾患;熥敷合剂外用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腰腿痛。开展的激光汽化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后路椎间盘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两项技术填补了省内空白。制定中医诊治颈腰椎病原则:“西医诊断,中医治疗,手法为主,手术辅助,内外同治,筋骨并重,急重制动,稳定练功”。
舒劲
舒劲 主任医师
擅长:
擅长消化系统疾病的中医药诊治。
简介:
舒劲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甘肃省领军人才、国家重点专科脾胃病专科学术带头人。现任甘肃省中医院副院长,兼任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脾胃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消化整合分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等。主要研究领域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证结合研究及中医药防治。
邱连利
邱连利 主任医师
擅长:
长期从事针灸教学、临床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传统针刺手法和传统针具的临床应用。擅长中医针灸疗法治疗脾胃病、风湿病、关节疾病、各类中枢及周围神经病变及妇科、男科常见病,如胃脘痛、面瘫、偏瘫、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甲状腺结节、头痛、三叉神经痛、耳聋、耳鸣、痛经、月经不调、阳痿等,尤其对经筋理论在疼痛性疾病诊疗中的应用及传统针具的使用、创新有独到的见解。
简介:
邱连利,男,汉族,中医内科主任医师,甘肃省中医院副院长,甘肃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是第一、二批甘肃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省级指导老师。兼任中国针灸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针灸分会副会长,甘肃省针灸学会第五届理事会会长。长期从事针灸教学、临床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传统针刺手法和传统针具的临床应用。擅长中医针灸疗法治疗脾胃病、风湿病、关节疾病、各类中枢及周围神经病变及妇科、男科常见病,如胃脘痛、面瘫、偏瘫、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甲状腺结节、头痛、三叉神经痛、耳聋、耳鸣、痛经、月经不调、阳痿等,尤其对经筋理论在疼痛性疾病诊疗中的应用及传统针具的使用、创新有独到的见解。从事针灸临床及教学工作30余年以来,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主编教材1部,参编4部;主持完成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2项,主持完成兰州市科技局科研项目1项,主持在研三项。主持甘肃省中医药综合防治重大疑难疾病科技攻关项目《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规范化培训及糖止方研发》划拨经费(400万元)。
周晟
周晟 主任医师
擅长:
从事影像诊断20余年,全面系统地掌握了X线、CT及MR常见病、多发病的影像学知识,尤其擅长骨关节病变及骨肿瘤影像学诊断。具有较强的医、教、研能力,曾先后在新加坡高级管理学院、上海新华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等多家医院进修、参观、学习。主持、参与完成科研14项,其中获奖6项,结题8项,在研科研2项。主持甘肃省科技厅项目《低场MR诊断膝关节软骨损伤与关节镜结果的对照研究》获2010年甘肃省医学科技三等奖;主持兰州市科技局项目《MARK标记分次曝光负重位下肢全长X线摄影技术研究》获兰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作为第三、第四参与人完成科研项目《陇中损伤散防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疗效与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分别获2010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2008年皇甫谧中医药科技奖一等奖及2009年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主编专著《MRI诊断及临床问答》及《骨肿瘤影像诊断与治疗学》两部;作为副主编参与出版专著《放射影像介入治疗与护理》一书;参编著作一部《常见腹部疾病MR诊断图谱》,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简介:
周晟,男,生于1968年,甘肃陇西人,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影像专业在读博士,影像诊断主任医师,甘肃省卫生厅领军人才。现任甘肃省中医院门诊部主任兼放射影像科主任,甘肃省中医院影像教研室主任;甘肃省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影像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芪参益气滴丸对心肌梗死二级预防的临床试验研究”中心负责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五届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甘肃省医师协会放射分会第一届副会长;甘肃省医院协会第一届门诊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医学会第六届放射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及核磁共振学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编委;全国高等院校中医药类专业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骨伤科影像学》编者;科学出版社规划教材《医学影像学》编委。周晟主任作为甘肃省卫生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特别重视人才培养及科室业务发展,牵头成立了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并出任首届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曾先后多次成功举办《甘肃省中医系统影像诊断提高班》,为甘肃省医学影像学事业发展提供了另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目前科室与国内多家知名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上海六院等)建立广泛协作关系,进一步推动了业务技术水平的提高。2011年影像中心被评为甘肃省中医院院级重点学科。同时,周晟主任在思想上也积极要求进步,2000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05年被聘为甘肃省中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副科级),2007年聘为甘肃省中医院影像中心(放射、CT、MRI室)主任(正科级),2010年经卫生厅公开竞聘上岗,被聘为甘肃省中医院门诊部主任(副处级),经过几年的努力,甘肃省中医院门诊部和影像中心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周晟同志还被多次评为院内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荣获“甘肃省医德医风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咨询 咨询
咨询
咨询二维码
顶部 顶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