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甘肃省中医院 > 廖志峰
廖志峰

廖志峰

主任医师
所在医院: 甘肃省中医院 三级甲等
所在科室:
医生简介:
展开 廖志峰,男,1946年8月生,甘肃省永登县人,群众,本科学历,甘肃省中医院知名专家、教授、硕士生导师。1980年毕业于甘肃中医学院中医学专业,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政协甘肃省第八、九、十届委员会委员。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教师。2002年被甘肃省卫生厅确定为继承老中医药人员学术经验指导老师;2007年被甘肃省卫生厅授予“全省医德标兵”荣誉称号;2008年被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2008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甘肃省名中医”称号。一、治学严谨,推陈出新廖志峰中医理论功底扎实和临床经验丰富,在消化系统疾病、肝胆系统疾病、呼吸病、糖尿病的治疗方面很有建树,而且对妇科、外科、儿科及疑难杂病的治疗也有着独到见解。他重视临床实践,也重视经验总结和科学研究。近十年发表在家级和省级医学专业刊物上的论文30余篇。参编了《中医胃肠病学》、《中医风湿病学》,主编《糖尿病中西医治疗进展》,合著《实用中医处方手册》等著作约60万字。主持完成2项厅级科研课题,经专家组鉴定达国内领跑水平,主持2项甘肃省科技厅立项科研课题。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研制出健胃消胀合剂、健胃止痛合剂、健胃消食合剂、健胃止血合剂、健胃清肠合剂等5种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院内专科用药,价格低廉、疗效显著,深受广大患者欢迎。退休后他仍然笔耕不辍主编《肝胆胰疾病中西医诊治新进展》一书,在编写中亲自执笔书写3万余字,并指导年轻医师;此外还为《廖志峰医论医案集》一书进行审稿,指导。二、治病救人,首重医德廖志峰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50年,始终工作在临床前列。行医首重医德,他告诫所有从医者要设身处地,推已及人,要把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结合起来,因为“医虽小道,而所系甚重,略一举手,人之生死因之,可不敬惧乎哉尸”。教育医者平时读书必须认真仔细,临症施治时,不敢掉以轻心。在现代社会行医,还要做到淡其谋利之欲,重在救人之心。自行医以来遵循孙思邈《大医精诚》的精义对待患者,无论贫、富、贵、贱,均一视同仁,态度和蔼,关怀备至。数十年的兢兢业业与经验积累让他的名声在广大患者中口碑广传,无论在门诊还是在病房,前来求医者纷至沓来,遍及兰州方圆数百里,甚至远及天津、山东、内蒙古、北京、山西、陕西等地的患者也慕名前来就医。三、兼收并蓄,灵活运用廖志峰在多年的学习和临床实践中,对各家学说有很深的研究,结合临床,融会贯通,运用自如。重脾胃后天之本,推崇东垣学说。在治疗各种病证时重视脾胃,强调脾胃之气的升发,着重升阳益气药物的使用。灵活使用补中益气汤、升阳散火汤等方剂治疗疑难杂症。辨证施治特别注意顾护脾胃,强调“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存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强调“攻邪勿忘脾胃,托补依赖脾胃,攻伐勿伤脾胃,调护须培补脾胃”。注意饮食调摄,对疾病预后与转归的影响。四、注重辨证,药证相合廖志峰在总结数十年的临床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临床施治,要以辨证为基础,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生命力所在,是临床疗效的决定因素。要从辨证出发,不可以西医诊断为依据,机械地套搬中医方剂,有时虽可见效于一时,但却误人误己一世,以此引以为戒。学中医者,当先读《灵枢》、《内经》,可知人身表里阴阳、脏腑经络,再读本草,明了药物之性味、主治,后读《伤寒论》、《金匮要略》,必须熟圮背诵,结合前辈经验,融会贯通,自然在临证时可以胸有成竹、笔有灵机。任何疾病的出现,都是人体内在脏腑机能状态发生变化的外在表现。根据病人脏腑功能与病邪强弱盛衰的病机,找出其内在的客观联系,并牢牢把握,就能持辨证之“牛角”,解疾病之“症结”。不仅注重辨证,明辨病位,药证相合,而且强调病势轻重要与药之强弱相合,这样就能运用自如,避免发生病重药轻,病轻药重的错误。
廖志峰,男,1946年8月生,甘肃省永登县人,群众,本科学历,甘肃省中医院知名专家、教授、硕士生导师。1980年毕业于甘肃中医学院中医学专业,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政协甘肃省第八、九、十届委员会委员。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教师。2002年被甘肃省卫生厅确定为继承老中医药人员学术经验指导老师;2007年被甘肃省卫生厅授予“全省医德标兵”荣誉称号;2008年被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2008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甘肃省名中医”称号。一、治学严谨,推陈出新廖志峰中医理论功底扎实和临床经验丰富,在消化系统疾病、肝胆系统疾病、呼吸病、糖尿病的治疗方面很有建树,而且对妇科、外科、儿科及疑难杂病的治疗也有着独到见解。他重视临床实践,也重视经验总结和科学研究。近十年发表在家级和省级医学专业刊物上的论文30余篇。参编了《中医胃肠病学》、《中医风湿病学》,主编《糖尿病中西医治疗进展》,合著《实用中医处方手册》等著作约60万字。主持完成2项厅级科研课题,经专家组鉴定达国内领跑水平,主持2项甘肃省科技厅立项科研课题。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研制出健胃消胀合剂、健胃止痛合剂、健胃消食合剂、健胃止血合剂、健胃清肠合剂等5种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院内专科用药,价格低廉、疗效显著,深受广大患者欢迎。退休后他仍然笔耕不辍主编《肝胆胰疾病中西医诊治新进展》一书,在编写中亲自执笔书写3万余字,并指导年轻医师;此外还为《廖志峰医论医案集》一书进行审稿,指导。二、治病救人,首重医德廖志峰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50年,始终工作在临床前列。行医首重医德,他告诫所有从医者要设身处地,推已及人,要把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结合起来,因为“医虽小道,而所系甚重,略一举手,人之生死因之,可不敬惧乎哉尸”。教育医者平时读书必须认真仔细,临症施治时,不敢掉以轻心。在现代社会行医,还要做到淡其谋利之欲,重在救人之心。自行医以来遵循孙思邈《大医精诚》的精义对待患者,无论贫、富、贵、贱,均一视同仁,态度和蔼,关怀备至。数十年的兢兢业业与经验积累让他的名声在广大患者中口碑广传,无论在门诊还是在病房,前来求医者纷至沓来,遍及兰州方圆数百里,甚至远及天津、山东、内蒙古、北京、山西、陕西等地的患者也慕名前来就医。三、兼收并蓄,灵活运用廖志峰在多年的学习和临床实践中,对各家学说有很深的研究,结合临床,融会贯通,运用自如。重脾胃后天之本,推崇东垣学说。在治疗各种病证时重视脾胃,强调脾胃之气的升发,着重升阳益气药物的使用。灵活使用补中益气汤、升阳散火汤等方剂治疗疑难杂症。辨证施治特别注意顾护脾胃,强调“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存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强调“攻邪勿忘脾胃,托补依赖脾胃,攻伐勿伤脾胃,调护须培补脾胃”。注意饮食调摄,对疾病预后与转归的影响。四、注重辨证,药证相合廖志峰在总结数十年的临床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临床施治,要以辨证为基础,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生命力所在,是临床疗效的决定因素。要从辨证出发,不可以西医诊断为依据,机械地套搬中医方剂,有时虽可见效于一时,但却误人误己一世,以此引以为戒。学中医者,当先读《灵枢》、《内经》,可知人身表里阴阳、脏腑经络,再读本草,明了药物之性味、主治,后读《伤寒论》、《金匮要略》,必须熟圮背诵,结合前辈经验,融会贯通,自然在临证时可以胸有成竹、笔有灵机。任何疾病的出现,都是人体内在脏腑机能状态发生变化的外在表现。根据病人脏腑功能与病邪强弱盛衰的病机,找出其内在的客观联系,并牢牢把握,就能持辨证之“牛角”,解疾病之“症结”。不仅注重辨证,明辨病位,药证相合,而且强调病势轻重要与药之强弱相合,这样就能运用自如,避免发生病重药轻,病轻药重的错误。
专业擅长:
展开 在消化系统疾病、肝胆系统疾病、呼吸病、糖尿病的治疗方面很有建树,而且对妇科、外科、儿科及疑难杂病的治疗也有着独到见解。
甘肃省中医院专家门诊时间
专家门诊
特需门诊
专科门诊
(具体门诊时间以医院当天实际出诊停诊公告为准)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服务
上午
下午
视频
文章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咨询 咨询
咨询
咨询二维码
顶部 顶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