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华山医院
三甲 医院地址:上海市静安区乌鲁木齐中路12号,华山路433号 医院简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创建于1907年,是国家卫生计生委委属医院、复旦大学附属教学医院和中国红十字会冠名的医院,1992年早批通过国家三级甲等医院评审,为全国文明单位,是国内较知名、具有国际化特征的医教研中心之一,也是全国较早的一家通过JCI认证的部属公立医院,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医院设有核定床位1216张,拥有临床科室和专业39个。2014年门急诊量逾384万人次(全国及世界各地患者占一半以上),出院病人6万余人次,手术4万余台。拥有职工2600余人,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占83%以上,其中正、副教授逾400人,拥有院士3名、国家杰青4名、“973”知名科学家4名、长江学者4名;国内专业学术委员会主委或副主委34名、上海市级主任或副主任委员62名,医疗技术力量雄厚,知名专家云集。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10个——神经外科、手外科、神经病学、传染病学、中西医结合临床、泌尿外科、肾病科、心血管科、影像医学和核医学、普外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个——骨科、护理专科、检验科、重点实验室(手外科)、重点实验室(抗生素)、内分泌科、神经外科、手外科、神经内科、中医专业(肺病)、皮肤科、泌尿外科、肾病科、外科、消化科、肿瘤科、感染科、康复医学科、运动医学科、医学影像科;上海市临床质控中心7个——临床药事、神经内科、皮肤科、激光治疗、核医学、职业病诊断、神经外科;设有1个WHO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3个卫生部及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各类研究所、中心近20个。医院为提高临床诊治水平,除购置一般的诊疗设备外,还引进不少国际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如高清PET/CT、3.0术中磁共振、射波刀、伽马刀、256排CT、SPECT、DSA、电子束成像系统(EBIS)、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氨气刀、超声刀、X-刀、震波碎石机、直线加速器等一大批高精尖仪器,使华山医院医疗设备达国内领跑,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拥有26个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硕士点全覆盖;86名博士生导师、152名硕士生导师,每年培养硕博生近120人,为国家输送大批优良医学人才。每年主办国家继续教育项目近80项,招收学员及进修生近600人。科研力量雄厚,近三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200项、“973”知名4项、“863”2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牵头2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3项、部市级以上项目480余项,发表论文2400余篇,其中SCI论文100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其他省部级奖10余项。二十世纪初华山医院与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缔结为姐妹医院,成为哈佛医学院在世界上的5家联合医院。来自哈佛医学院的教授和医生在华山医院定期开展学术交流和讲座;医院通过遴选,派出年轻专家学者和管理干部赴哈佛接受培训。此外,医院还与MayoClinic、英国伯明翰大学、日本北里大学病院、维也纳医科大学、南加州大学等院校深入合作,引进国际很高水准的医疗技术和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医院的实力与品牌。在打造国际化精品医院的同时,医院的综合实力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华山”在2014年亚信峰会、2012伦敦奥运会、F1中国大奖赛、国际自行车联盟女子公路世界杯赛、国际泳联世界锦标赛、短道速滑世锦赛、NBA季前赛、V8房车、MOTOGP、国际田联黄金大奖赛、2010世博会等国际赛事、大型活动以及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等重要外事活动的医疗保障工作中表现出色,得到各级领导与国际相关运动协会官员的高度评价和赞扬。华山医院前身为“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暨医学堂”,由中国红十字会发起人沈敦和先生负责筹资建造,现为中国红十字会冠名的现有一家三级甲等医院。自建院以来,华山医院始终高举红十字旗帜,将“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铭刻在百年的发展轨迹上。特别是近年来,医院的救援队伍先后在汶川地震救援(荣获中共中央、***、联合颁发的“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很高荣誉),世博医疗保障(荣获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红十字参与世博先进集体”称号),菲律宾地震救援(建国以后前列次国际红十字救援),造血干细胞(呆狐网提醒:尚未成熟技术)采集捐献(连续多年荣获上海市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呆狐网提醒:尚未成熟技术)捐献工作特别支持奖”),灾害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中国红十字会三支国内救援队挂靠单位之一),救助贫困患者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公益属性突出,社会效益显著。医院注重内涵质量建设,彰显人文关怀,体现“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全体华山人在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发扬“敢为人先、甘于奉献”的精神,沿着公益性方向积极投身新一轮医改,坚持内涵建设与品牌拓展并重,向着国际化精品医院的目标大步奋进!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东院(第二冠名:上海国际医院)坐落在上海浦东金桥地区,毗邻碧云国际社区,距浦东国际机场25公里,周边交通发达,多座浦江大桥和数条越江隧道直通中心城区,于2006年4月28日正式开业。华山东院占地近50亩,环境优美,设施完善,除了拥有Cyberknife等国际先进的医疗设备外,DSA、MRI、CT、彩色多普勒等医疗设施也一应俱全。拥有住院床位200余张,监护室床位40张,诊疗科目设有皮肤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射波刀治疗中心、普内科、内分泌科、消化科、运动医学科、感染科、心内科、呼吸科、中西医结合科、整形外科、静脉导管护理、妇科、普外科、疼痛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等学科,并开设健康管理中心和名医工作室及国际部等;2010年8月始与和睦家合作开设的国际门诊有:全科、儿科、妇科、内科、耳鼻喉科、泌尿外科、内分泌科、皮肤科、消化科、心理科。东院作为碧云国际社区的配套医疗机构,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碧云国际社区及周边外籍人士的就医问题,是一所以特需服务为主的综合性国有公立医院,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和名医工作室专家预约服务。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作为上海市政府“5+3+1”医疗服务实事工程,是集医、教、研于一体的三级综合性医院,是上海北部城郊居民的区域性医疗中心。华山北院坐落于宝山顾村地区,占地98490m²,核定床位600张,编制职工800名。设有内、外、妇、儿、中等临床与医技科室共38个。医院全新配置了MRI、CT、DSA等先进的医疗设备,在医疗质量、学科发展、教学科研、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传承母院特色,华山的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皮肤科、感染科等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和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均在北院开设,且学科骨干、管理团队均由母院派遣。此外,还引进了经验丰富妇产科团队、加入“复旦儿科医联体”,完善了学科设置与布局。华山北院作为上海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在医院体制机制与管理模式方面进行了多项创新: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和总会计师派遣制;执行药品“零加成”,实现医药分开;建章立制,以定期耗材点评、推行试剂管理平台等做好成本控制;与母院视频交班,各类质控管理与华山同步进行;移动医疗、护理工作站全面应用;急诊、ICU一体化管理、推进急诊分级分诊制度;通过适当延长门诊医生的接诊时间,以诊间预约、APP掌上医院等方式完善全预约制度等服务流程的改进,进一步提升患者满意度,使郊区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大大缓解了上海市西北地区三级医院紧缺的现状,为完善市、区医疗卫生布局做出了贡献。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临床医学中心(西院)选址于虹桥国际交通枢纽,出入上海的民航、铁路、轨交、客运均汇聚于此,是连接长三角15座中心城市、55座中等城市和一千多个小城镇的交通要冲。西院占地100亩,总建筑面积13万m2,建筑主体由门诊、急诊急救、医技、住院、科研办公五部分组成,拟形成影像检验中心、放化疗中心、手术中心、康复中心、信息中心五大功能区块,配套国际先进的诊疗设备。设总床位数800张。西院的建成,不仅将有助于满足周边居民的就医需求、吸引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患者,更可以在公益性方向不变的前提下,将华山医院建设成为洲际优等的标志性医院,从而彰显部属医院的实力,体现医疗国家队的作用。 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皮肤性病科感染内科骨科运动医学科泌尿外科内分泌科手外科 -
上海中山医院
三甲 医院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路180号,斜土路1609号,医学院路111号 医院简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始建于1937年,为纪念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而命名,是中国人创建和管理的较早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之一。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委预算管理单位,是国家发展改革委早批“辅导类”国家医学中心创建单位,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单位。医院是复旦大学附属综合性教学医院,是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医院,是上海市前列批三级甲等医院。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医院位列2020年度国内前列,2021年度全国第二,连续4年获得很高评级“A++”。中山医院以党建为引领,严格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切实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全面深化从严治党,不断强化政治引领;夯实支部建设,强化“双带头人”模式,实现党建业务“双提升”。学科综合实力出众。医院在心脏、肝脏、肾脏、肺脏、消化道、泛血管等领域的临床能力处于国内高等、世界先进水平。医院以优势学科辐射带动多个高质量的特色学科群协同并进,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个,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3个,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3个,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13个,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22个。持续推进“以疾病为中心”一体化诊疗服务,现有31个多学科临床诊疗中心。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建设。作为全国8家“辅导类”国家医学中心创建单位之一,医院将新建上海国际医学科创中心工程、青浦新城院区一期工程,围绕生物医药领域的“卡脖子”和“临门一脚”问题开展技术攻关,铸造卫生健康领域的“国之重器”。医疗服务优质效果很好。医院本部占地面积10.89万平方米,核定床位2005张,设有62个业务机构、161个医疗、护理亚专科,开设8类门诊,成立了78个MDT团队,充分满足患者多层次、多样化的诊疗需求。2021年全院门、急诊量522万人次,出院患者19.4万人次,住院手术患者13.5万人次,平均住院天数5.15天。医院锚定医疗领域的科技前沿,成功开展洲际首例机器人辅助活体肝脏移植、世界首例聚合物瓣膜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等先进技术。医疗设施设备先进。医院拥有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PET-CT)、正电子发射型磁共振成像系统(PET-MR)、内窥镜手术器械控制系统(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TomoTherapy)、直线加速器(LA)、320排640层超速螺旋CT、飞秒眼科激光手术系统、杂交手术室系统和远程医疗教学系统等。建优建强人才队伍。建院至今,共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医院现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优良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良人才4人,岐黄学者1人,创新研究群体和团队5个,博士生导师158名,硕士生导师192名。目前在册职工5600余人,其中聘任高等职称近800人。科研创新成果斐然。医院现有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放射与治疗(介入治疗)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治疗性疫苗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泛血管介入复杂系统,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8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8个上海市研究所。近十年获得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内项目1000余项;自2006年起,医院共获得国家奖1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奖项72项。2014年至今,发表SCI论文近6000篇,多个高质量研究成果刊登在Cell、Nature、LancetOncology等国际很高等期刊。2007年至今,授权专利近1000项,并大力推进医学创新落地转化,实现成果惠民。医院主办的英文期刊《临床癌症通报》(ClinicalCancerBulletin)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在2021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综合中位列全国第三,上海前列。教育教学实力雄厚,构建了卓越医师培养体系。现有博士点18个,硕士点21个,复旦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拥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个(国家重点专业基地7个);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30个;是早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早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较早的一个国内区域性全科医学师资培训示范基地。曾获得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等荣誉。数智赋能聚势前行。医院以规划引领、基础支撑、创新探索“三驾马车”驱动全院信息化建设,推进中山“服务人性化+资源功能化+业务智能化”的战略落地。全面打造“5G+数字孪生智慧医疗生态圈”,拥有自主研发的一体化智慧医疗信息系统。医院获评2021年上海市“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示范单位前列名,获批工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5G+健康管理示范项目。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医院接受国家卫生健康委任务,派员参加援摩洛哥医疗任务;自2011年起,每年组建国家医疗队,赴老、少、边、远地区开展巡回医疗;先后对口支援西藏、新疆、云南等地医疗机构,援建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在重大灾难救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迅速响应、勇挑重担。定期组织各类大型义诊、咨询等活动,拥有品牌科普平台“中山健康促进大讲堂”。厚积薄发屡获殊荣。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得到了政府、同行及患者的高度认可。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连续多年蝉联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卫生系统文明单位、中国医疗卫生机构“优等雇主”等称号。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乘风远航,再铸华章。中山医院将继续秉持“一切为了病人”的中山精神,以严谨的医疗作风、精湛的医疗技术和严格的科学管理,为建设世界优等的创新型、智慧型现代化医院而不懈努力奋斗!使命以病人为中心,致力于提供优质、安全、便捷的医疗服务;通过医疗、教育、科研和管理创新,促进医学事业的发展,提升民众的健康福祉。愿景世界优等的创新型、智慧型现代化医院。核心价值观严谨、求实、团结、奉献、创新、关爱。 心内科呼吸科消化科内分泌科 -
上海同济医院
三甲 医院地址:上海市普陀区新村路389号 医院简介:同济医院作为普陀区无出其右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业已建设成为沪西北地区的大型急诊危重症与疑难杂症综合诊治中心。开放床位 1500张,年门急诊量超过200万人次。拥有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骨科、精神神经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实现急诊与危重症学科、老年医学科、检验科、药剂科入选新一轮上海市重要薄弱学科建设计划;院内形成以骨科、心血管内科、精神神经学科为重中之重重点学科,以消化内科、医学影像科、血液内科、内分泌代谢科、普通外科为重点学科,以妇产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肾脏内科、泌尿外科、老年医学科、检验科、神经外科、皮肤与性病科、病理科、胸心外科为特色学科的整体学科建设框架。医院整合学科优势,成功打造三个国内中心——高等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及创伤救治中心。在老年心血管介入治疗、严重创伤与急危重症救治、干细胞再生修复脊髓损伤、运动障碍诊治与康复、肿瘤免疫细胞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微创重建、焦虑抑郁疾病诊治等方面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居于国际优等水平,部分达到领跑水平。近年来,医院立足上海,依托同济大学深厚底蕴,施行“科教兴院”战略,建有国内“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脊柱脊髓损伤再生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拥有国内“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内“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良人才”、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良学术带头人”等为代表的高水平专家队伍。近年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和“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等国内重点项目20余项。成果发表在《SCIENCE》《NATURE》《CELL》等很高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为标志的高等级科研成果。同济医院作为同济大学的直属医院,高度重视医学人才的培养。建有国家优等临床医学模拟教学中心,国内较早的一家3DHD手术转播及远程医疗示教基地,是中华医学会视听教材制作基地及世界卫生组织上海卫生科普健康教育基地,医院荣获“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华东赛区特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市精品课程”等50余项国内、省部级教育教学成果,为我国医疗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卓越人才。同济医院立足于国际化大都市,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实现跨越式发展。目前,医院与27个国际知名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其中,与德国弗赖堡大学医学中心、德国夏丽特医院、美国迈阿密大学及日本独协学园附院签署了框架合作协议,定期开展跨文化的医护人才培养、医疗技术交流、国际多中心的科学研究;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合作建成国内“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基地主任孙毅教授获得2017年上海市国际合作奖;邀请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ThomasC.Südhof教授作为顾问,建立同济大学脑与脊髓创新研究中心。同时,医院与德中医学会签署协议,成为其在中国重要的合作伙伴;参与筹建了中德医院协会,并成为批成员单位。同济医院作为一所百年传承的现代化医院,执着于精湛的医术,形成了具有同济特色的温馨“家”文化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健康传播文化。并以济人济世之心传医者之道,在历次重大抢险救灾、国际援助、扶贫帮困中发挥了同济人“同心同德同舟楫”的博大胸怀,将同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洒满大地。 消化内科泌尿外科精神医学科心血管内科创伤骨科神经内科肝胆外科胃肠外科神经外科 -
浙江省人民医院
三甲 医院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上塘路158号 医院简介: 浙江省人民医院是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隶属于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学科齐全、设备先进、技术雄厚,以“院有品牌、科有特色、人有专长”享誉省内外。承担着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国家核辐射救治基地、浙江省急救指挥中心等19个国家和省级机构任务。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平安医院、全国优质医疗服务示范医院、全国服务改善示范医院、全国管理创新医院和中国很优等医院管理团队奖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医院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医院成立于1984年,目前有朝晖、望江山两个院区,富阳、临安两个筹建院区,在职职工3282人,高等职称586人,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省级重点学科群、省级优等学科以及省级重点学科等一批实力雄厚的优势学科。医院核定床位2200张(其中朝晖院区1700张,望江山院区500张),实际开放床位2530张(其中朝晖院区1955张,望江山院区575张),年门急诊人次、出院病人和手术台次分别超过219万、9.95万和7.38万。同时全面托管海宁市中心医院、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天台县人民医院、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湖州市南浔区人民医院共五家县级医院。 医院秉承“仁爱、卓越、奉献、创新”的核心价值观和“关爱生命、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员工为核心”的发展思路,以“建设百姓信赖、员工自豪、业界推崇的国内优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临床研究型医院”为愿景,致力于打造国内优等的“常规疾病的规范诊疗中心、疑难危重疾病的会诊指导中心、先进医疗技术的传播辐射中心、临床和转化医学的研究中心、医学人才的培养培训中心和良好医患关系的示范中心”。 医院高度重视学科技术的发展,着力打造国内领跑、省内优等的优势学科。现设有44个临床科室和10个医技科室,拥有达芬奇手术机器人、PET-CT、3.0T超高场磁共振、320排640层螺旋CT、飞秒激光治疗仪、直线加速器等百余台高精尖诊疗设备。拥有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临床护理学),1个省级优等学科(临床医学),1个省级重点学科群(微创外科学科群),12个省级重点学科(实验诊断学、肝胆胰外科学、神经康复学、肾脏免疫学、心胸外科学、普通外科学、微创外科学、危重病医学、医学影像学、胃肠胰外科学、临床检验学、临床病理学),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浙江省肿瘤分子诊断与个体化治疗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胃肠病学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器官移植重点研究实验室心脏移植分室)、1个浙江省中医药肾病重点实验室和6个卫生部早批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普外科内镜、妇科内镜、骨关节内镜、泌尿内镜、消化内镜、先心介入治疗)。 近几年来医院学科发展迅速,新技术、新项目不断涌现,泌尿外科、胃肠胰外科、肝胆胰外科、肾脏病科等一批学科已跻身国内优等行列,同时还涌现出了心胸外科、血管外科、整形外科、骨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重症医学科、急诊医学科、康复医学科、放射科、检验医学科等一大批发展态势良好、学科特色鲜明、省内优等的优势学科。 医院大力推进科研与教学工作,努力促进可持续发展。每年举办全国泌尿腔镜技术学术大会、全国胰胃疾病诊治进展高峰论坛、西湖国际重症血液净化论坛、国际肝胆胰外科及微创外科大会(院士论坛)等一系列高水准国际和全国性学术会议;近年来与美国优等医学中心合作建立中美合作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还创建了设施设备先进、科研人才力量雄厚的医院公共科研平台——临床研究中心;建设了国内优等的医学模拟教学中心。近年来,“科教兴院”政策成效显著,和2011年相比,2018年科研经费增长22.46倍,国内课题立项增长21倍,省部级课题立项增长13倍,国内继教获批项目增长5.2倍,SCI论文增长9.2倍,有力地提升了医院知名度,呈现出医教研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医院始终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提升综合实力的核心要素,推行“筑巢引凤”计划,坚持“内培外引”并重政策。2012年至今,共引进领军人才和各类高层次人才202人,学科带头人20人,任职科主任或副主任的有56人。积极推出鼓励员工外出进修学习和攻读博士学位的系列优惠政策,每年选派大量优良员工赴国内外优等院校进修学习深造,以实现员工“宽视野、学技术、交朋友、建桥梁”为目的,2012年至今,共派遣700多人前往美国梅奥诊所、美国杜克大学、哈佛大学医学院等国(境)外先进医疗机构进修学习。医院特别重视青年人才培养,推出了《青年才俊计划》《潜力新星计划》《后备学科人才计划》等各类青年培养计划,积极引导和激励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打造科学合理的人才梯队。 医院坚持博采众长、兼容并蓄的开放理念,积极实施战略,深化国际和境外合作交流。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美国杜克大学、德国切瑞特医学院、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20余所世界优等名校或医疗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成立了浙江省人民医院中美合作肝胆胰外科中心、中美合作骨科中心等八个中外学科合作中心。2016年医院与国际应急管理学会医学委员会(TEMC)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为省内较早的一家合作单位;同时与台中荣民总医院、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双和医院缔结为姐妹医院。通过深入实施借势、借脑、借力“三借”工程,邀请高等专家来院交流合作指导,共聘请了66位国际高等知名专家担任名誉教授,助力医院提升学科实力和科研水平。 医院大力弘扬人文精神,全面推进医院文化建设。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持续改善服务流程,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建立了全国规模较全的入院准备中心、全省较早的一个检查预约中心、手术室/ICU患者等候区、出院带药服务和病区免费洗衣干衣服务等流程改造特色中心,创建省内前列家为百姓提供预防保健教育和培训的“健康教育学院”,省内率先引进星巴克、晓风书屋等生活设施,多项改善医疗服务的创新举措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健康报、浙江日报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切实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获得感。坚持“以员工为核心”,倡导公平公正原则,努力营造尊重和关爱员工的温馨氛围,设立员工关爱基金和党员关爱基金,开展“感动浙人医年度人物”评选,组织中秋联谊亲友会和职工文体活动等,积极为员工的工作、生活、学习、职业生涯发展等创造条件,倾情打造和谐“家文化”。近年来,医院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先后荣获“杭州市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省卫生系统较美天使”等荣誉称号,彰显了员工仁爱奉献、救死扶伤的精神风貌。 医院认真贯彻“健康中国”国家战略,主动承担大型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积极参加紧急救援、社区义诊、健康咨询等活动。2013年,医院作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基地,首先代表中国政府组建医疗队赴菲律宾开展“海燕”台风救援,充分体现了中国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人文情怀,展示了中国国际主义形象,被授予了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集体一等功”荣誉称号,为浙江省卫生系统首先荣获此殊荣。2015年组队参加中国政府医疗队赴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疫情,分别获得“2015年度浙江骄傲人物”20强和浙江省“较美天使”以及全国抗击埃博拉“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16年G20杭州峰会期间,医院承担了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的全天候待命、核与辐射基地的备战以及机场、火车站、晚会现场、信访人员及4个宾馆的医疗保障,保障工作得到高度认可,被评为“服务保障G20杭州峰会先进集体”“G20杭州峰会安保贡献突出集体”“G20杭州峰会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医院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双下沉、两提升”号召,全面托管了海宁市中心医院、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天台县人民医院、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湖州市南浔区人民医院。2015年和2016年,由省委、省政府组织的“双下沉、两提升”现场会和推进会分别在淳安及海宁分院召开,时任省委书记夏宝龙和时任省长李强同时出席海宁分院的推进会,充分肯定了医院取得的工作成效。同时医院积极开展援疆、援黔、援琼、援外等对口支援工作,并荣获“全国卫生系统援外先进集体”和“全国医疗扶贫贡献奖”。 新时代,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实现“为人民群众提供多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目标,是大型公立医院在这个历史节点的使命和义务。在这样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背景下,浙江省人民医院将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省卫健委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院上下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积极响应和推进相关政策要求,笃定“医改”的态度,扎根患者的需求,进一步求新、求变、求精、求实,努力打造新时代知名公立医院品牌,为实施“健康中国”和“健康浙江”战略再谱新篇章。 心胸外科放射科普外科危重病医学微创外科神经外科心内科眼科骨科康复科急诊科肿瘤内科检验中心等 -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三甲 医院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宛平南路600号 医院简介: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又名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原名上海市精神病防治院,前身为普慈疗养院,始建于1935年。2006年5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正式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附属医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是上海市三级甲等精神卫生专科医院,担负着全市精神卫生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心理咨询和对外学术交流等任务。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分中心、上海市精神卫生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上海市心理咨询培训中心、上海市自愿戒毒中心、国家精神药物临床试验机构、WHO/上海精神卫生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挂靠于本中心。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总部、研究所及心理咨询部地处上海市徐汇区(宛平南路600号);分部及戒毒中心地处上海市闵行区(沪闵路3210号)。全院共有职工13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000余人,具有中级职称者260余人、高等职称者100余人;博士生导师8名、硕士生导师1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8位;目前具有全国二级以上学术团体或者省(市)级专业委员会的主委、副主委51位,专业杂志主编和副主编10位。设有核定床位1878张,目前实际开放床位1937张。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科室齐全,设有普通精神科、急重症科、抑郁症科、儿童青少年科、干部保健/特需科、中西医结合科、老年科、康复科、心身科、传染科、自愿戒毒科等临床科室;该中心技术力量雄厚,拥有一批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专家、教授;具有解决精神科急、重、难病例的诊治能力;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目前作为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有:上海市精神疾病临床医学中心、老年精神医学、预防精神医学。位于零陵路604号的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主要为各类心理障碍患者以及在学习、工作、人际交往、婚姻恋爱等情况下所产生心理困扰的来询者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同时开展多种心理治疗,如认知治疗、精神分析治疗、行为治疗、森田治疗、家庭治疗、催眠治疗、儿童行为训练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等。咨询中心还设有“上海市心理健康热线(64383562)”,是上海市早设立的热线电话之一,为社会各阶层心理危机求助者提供及时的心理援助。心理咨询培训中心为上海地区和外省市培训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师,每年举办各类“医学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学习班,深受各地同道的欢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所属的上海市精神卫生研究所成立于1981年3月,设有药理生化、遗传、神经电生理、脑电影像、心理测量、临床流行病学、儿少行为、中西医结合、司法精神医学、精神康复医学等14个研究室,主要从事精神医学的临床应用研究。近十余年来,荣获、卫生部、市科委、市卫生局科研成果奖共23项。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附属医院,同时还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同济大学医学院的教学医院,是精神医学教学和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基地。同时,中心受卫生部委托每年举办全国精神科医师、护理进修班和研修班、继续教育专题学习班,培养了大批精神科医疗、护理骨干,分布于全国各地。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是WHO精神卫生研究培训合作中心之一。与世界各国的精神医学界进行着广泛的联系和学术交流,并且开展多项科研合作。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自1981年以来,荣获卫生部、上海市政府、上海市卫生局文明单位称号。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以严谨的医疗作风、优质的全面服务和精湛的专业技术赢得了国内外人士的一致好评。 精神科心理咨询科儿童青少年精神科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医院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建设东路1号 医院简介:郑州大学附属医院始建于1928年9月,其前身为原河南中山大学医科。1930年医科改为医学院。1931建立省立河南大学附设医院。1942年更名为国立河南大学附附属医院。1952年更名为河南医学院附属医院。1958年从开封迁址郑州,更名为河南医学院附属医院。1985年更名为河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00年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三校合并,医院正式命名为郑州大学附属医院。2012年成为省部共建医院。2017年临床医学成为地方“双优等”建设学科。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具有较强救治能力、较高科研水平和国际交流能力的三级甲等医院,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百佳医院”、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县级医院帮扶示范基地、中国PTC突出贡献团队奖、全国优质护理服务优良医院、全国医院后勤管理先进集体、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目前,医院有河医、郑东和惠济3个院区,实行三个院区差异化发展、同质化管理、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运行。医院有河南省口腔医院、河南省眼科医院、河南省基因医院,郑大一附院儿童医院、肿瘤医院、心血管病医院、脑血管病医院、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耳鼻喉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消化病医院、肾脏病医院12个院中院,总占地面积682亩,临床医技科室95个,病区239个。医院着承担脑血管病、器官移植和呼吸与危重症三个地方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近年来,医院制定了“做细做优、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发展战略,全力建设“优等医院、优等学科”,临床医学目前ESI全球排名达到1.87‰。医院运营通过全面实施“五升五降”管理,实现了高质量良性发展。全院有在职职工12,409人,医疗卫生技术人员11,16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523人,副高级职称899人,中级职称473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1647人、硕士2727人;有院士1人、特聘院士22人、长江学者2人、地方杰青2人、千人计划2人、百人计划2人、中原学者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2人,省管优良专家20人,省级厅级学术带头人39人,创新人才2人。目前,医院有在省级以上学术团体担任常委以上职务300余人。其中,中华医学会分会前任主委2人,主任委员1人,候任主委1人,副主任委员7人,常委22人。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分会主委2人。其他国内高级学术团体主委6人(含会长),副主委(含副会长、副理事长)24人;国际学会分会委员3人。河南医学会各分会主委58人(含名誉主委10人),候任主委4人,副主委118人;其他省级学术团体主委(会长)48人(含名誉主委6人),候任主委3人,副主委(含副会长)47人。在国内外杂志担任编委以上职务的有300多人。医院临床医学是地方“双优等”建设学科,是河南省优势学科,食管癌防治是河南省特色学科,是地方肾脏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单位。医院有地方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个,有河南省重点学科27个,重点培育学科2个。医院坚持瞄准国内外医学科技前沿,砥砺进取,开拓创新,以心、脑、肺、肝、肾、耳鼻喉、眼、妇产科等优势学科为支撑的大器官疾病综合诊治技术始终处于全省领跑地位,达到国内优等水平。近年来,一大批具有国内国际领跑水平的新技术在我院得到应用,其中应用“等位基因映射识别MaReCS技术”精细准确阻断染色体平衡易位向子代传递健康婴儿在我院成功诞生,“基于配型的人胚胎干细胞(呆狐网提醒:尚未成熟技术)来源的神经前体细胞脑内移植手术”成功实施,填补国际空白。应用单细胞SNP微阵列技术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试管婴儿诞生,应用体外活跃休眠卵泡及卵巢组织自体移植技术治疗卵巢早衰试管婴儿诞生,亨廷顿舞蹈症应用“核映射及SNP芯片”联合诊断技术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双芯试管宝宝”诞生,“韩新巍式血管可回收支架”的临床应用,同卵双生活体供肝肝移植手术等,填补市场空白。肾脏活检与肾脏病理6000余例,居国内医院位。肝肾移植数量居国内医院前列,其中小儿肾移植例数连续四年居国内医院位。3D打印技术已在多个临床学科中成功实施。我院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已成功开展泌尿、妇科、肝胆、胃肠、胸外等各类手术,标志着河南外科手术进入“机器人”时代。医院是河南省培养高级医疗卫生人才的临床基地,实行三个“院系合一”管理,临床医学系、医学检验系和口腔医学院与医院合一管理,承担着郑州大学临床医学系、医学检验系、预防医学系、口腔医学系及医学影像系的本科,硕、博研究生和留学生的教学任务。医院是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是河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是河南省专科医师培训中心,在院规培人员2000余人。临床医学和护理学是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所有二级学科,有博士生导师113名,硕士生导师692名,年培养硕士、博士700余人,留学生200余人,年接收省内外进修人员2000余人。医院科研平台日臻完善,有院士工作站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地方工程实验室1个,地方-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地方临床药物试验机构4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9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0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3个,省级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1个,厅级重点实验室38个,校(院)内研究机构21个,省级、高校、市级、院内科技创新团队70个,院内跨学科博士创新团队30个,青年创新基金项目988个。近年来,医院科研立项和获奖总数稳居河南省卫生系统首位,先后承担包括地方科技惠民专项、地方高新技术研究发展项目(“863”计划)、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地方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的省部级科研项目2000余项,获科研成果300余项。其中,地方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其中,《肾脏病科普丛书》荣获地方科技进步二等奖,实现河南省西医和科普领域“零”的突破。医院信息化建设实现了“三个院区”的互联互通、数据统一、标准统一。实现了全院级的HIS、LIS、PACS,移动查房,移动护理、电子病历、临床路径管理、门诊“一卡通”就诊等,以无纸化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达到地方五级水平,居国内前列。设在我院的地方远程医疗中心省内覆盖全省18个市、25家省/市中心医院、170余家县医院、200余乡镇/社区医疗机构。省外直接联网100余家医疗机构,涵盖新疆、四川、山西、山东、贵州、云南、福建、辽宁、河北、青海等。中心还与美国、俄罗斯、赞比亚等地方医疗机构实现了互联互通,开展常态化、规模化远程医疗业务。医院设施先进,设备齐全,医疗设备在数量和质量上位居国内前列,有国际高等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仪(PET/CT)1台、回旋加速器1台、高等螺旋CT24台、核磁共振(MRI)22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3台、TOMO刀1台、直线加速器6台、模拟定位机2台、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仪(SPECT)5台、C型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23台、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10套等,以及海扶刀1台、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8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238台等。还拥有国内优等的现代化生命支撑系统,ICU、CCU、NICU、RICU、PICU,CT复合手术室、磁共振复合手术室、DSA复合手术室和骨髓移植中心设备均属国内领跑。近年来,医院不断加强国内、国际间交流,定期派出科技人员到国外学习深造,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院讲学,先后与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英国、瑞典、挪威、丹麦、澳大利亚、台湾等地方和地区建立了技术合作交流与人才培养协议,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近一个世纪以来,郑州大学附属医院一代又一代人秉承着“厚德、博学、精业、创新”的院训,执著追求,努力拼搏,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健做出了不懈努力。今后,这所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历史名院必将为河南省卫生事业的腾飞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该医院简介摘录自郑州大学附属医院官网,2019.11.18 普外科眼科耳鼻喉科妇产科显微外科泌尿外科 -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三甲 医院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延长中路301号 医院简介: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创建于1910年,1993年成为卫生部早批“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04年,医院整体移交上海市人民政府,实行属地化管理。2012年受上级委托管理上海市皮肤病医院。2019年实际开放床位数1860张,2019年出院人数111005,手术例数74378,平均住院日5.88,在医院内部运营及管理中体现了公益性,充分调动了医务人员积极性,保障了发展可持续性。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个,上海市超声诊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医学研究中心2个,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2个,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1个,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5个,上海市重点薄弱学科3个,是上海市护理质控中心和上海市临床营养质控中心挂靠单位。在职职工3156人,高等职称人员374名,医生队伍中博士生比例37%、研究生比例81%。拥有硕士点18个、博士点13个,硕士生导师188名、博士生导师94名。近年来,培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3名,国内主委3人,科技部知名科学家、国家百千万人才、长江学者共5名,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医务工匠、上海市优良学科带头人等各级各类人才108名。十三五以来,累计获得国内科研项目323项,其中国自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21项。累计获得各级各类奖项32项,其中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教育部高校优良成果奖一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项。累计发表SCI论文1893篇,10分以上文章50余篇(2020年上半年已发表15篇),很高影响因子27.4分,2019年10分以上文章数在上海市医疗机构中第4,在Nature出版集团知名发布的2019自然指数排行榜中位列全国医疗机构4位,在2019年医科院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中排71位,2019年中国医院影响力排76位。医院获全国优质服务“百佳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获2017年中国很优等医院管理团队奖。医院被列为国务院“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单位,上海市“大数据病种组合指数付费”试点单位。 泌尿外科消化内科结直肠病专科口腔科骨科心血管内科甲乳科 -
北医六院
三甲 医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花园北路51号 医院简介: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学院)是北京大学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学的临床医疗、人才培训与科学研究基地,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北京精神卫生研究和培训协作中心,也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精神卫生中心。北京大学的精神病学专业创建于1942年,为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设立的神经精神科。我院始终秉承“以科学精神体现人文关怀”的理念,以循证医学为基础,以求实创新为动力,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十分优等质的临床服务。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形成了综合实力卓越、亚专科齐备、特色病种鲜明的医院特色。设有综合病房两个,收治来自全国各地的急症、重症、难治的精神障碍患者;设有特需医疗病房一个,面向高等人群和国外使领馆的外交人士;设有老年、儿童、临床心理病房等亚专科病房以及酒药依赖和厌食症等特色病种病房,为相关人群提供专科的精神卫生服务。门诊设有普通门诊、专家门诊、特需门诊、多专家会诊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问题患者的就诊需求;还设有进食障碍、成瘾行为、睡眠障碍、记忆障碍、行为分析治疗、精神疾病康复咨询、心理治疗、老年儿童等相关专业门诊,以满足就诊者对专科或特殊方向的咨询和治疗需求。我院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定的精神科药物临床实验基地,自1997年以来,共完成了百余种精神科药物的新药临床试验和疗效验证。健康教育在精神康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发动患者和家属参与到精神疾病康复的全过程是我院的医疗特色之一。多年来我院定期主持匿名戒酒协会(AA)、举办痴呆患者家属联谊会、精神分裂症家属联谊会、老年期痴呆家属联谊会、抑郁症患者自助团体、进食康复联谊会、强迫症患者生活发现会等活动。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也挂靠我院,定期组织孤独症儿童家长培训班和家属联谊活动。以上团体组织的各项活动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其社会功能和社区再适应奠定基础。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拥有卫生部仅有的精神卫生学重点实验室,为教育部批准的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大学精神病学/心理学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前1%,成为国际高水平学科之一。在精神卫生领域仅有的工程院院士沈渔邨教授和科学院院士陆林教授等专家的引领下,建立了以博士生导师为学术带头人的科研梯队,组成了生物精神病学、社会精神病学、儿童精神病学、临床精神病学、药物依赖和睡眠医学、精神药理学六个主要研究领域。历年来我院承担多项国内、省部级和国际合作项目,并获多项重大科研奖励,近年来护理科研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随着政府和相关业务部门对公共精神卫生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原卫生部于2002年6月7日批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成立精神卫生中心,挂靠在我院。2006年原卫生部成立国家精神卫生项目办公室,挂靠我院。2007年我院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公共卫生事业部,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的直接领导下,承担“中央补助地方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项目(简称‘686项目’)”、“全国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工作”和“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简称‘信息系统’)”的日常管理工作。“686项目”经验生成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等直接用于了国家医改中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项目,也被“三甲医院评审标准”所采纳。覆盖全国的“信息系统”自2011年8月正式开通,其基本数据集纳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系统数据按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呈报国家卫生计生委。我院是北京大学医学部所有附属医院中仅有承担国家项目办公室职责的医疗机构。此外,近年来我院在国家重要政策、法规和规范的制定中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持,包括《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2015)》、《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2年版)》等。同时,在我国重大灾难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我院多次派出心理危机干预医疗队开展心理救援工作。 精神科临床心理科儿科 -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三甲 医院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古翠路234号 医院简介: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整形外科介绍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是杭州城西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三甲医院,功能齐全、特色明显、环境优等、服务优等融中医、中西医结合、精神卫生优势于一体。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是浙江省卫生厅直属的大型现代化中西医结合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2000年7月经浙江省政府批准,由省中医药研究院、省第二中医院和省精神卫生研究所等三家单位重组而成立。目前医院的全称为: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浙江省精神卫生研究院。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整形外科预约电话:400-6689-693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整形外科地址/在哪里/怎么走/路线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整形外科位于:杭州市古翠路234号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整形外科路线: 一、火车站乘156路电车到翠苑五区(省立同德医院)站下车。 二、火车东站乘公交11路到翠苑一区下车。 三、汽车西站或汽车北站乘526路公交车到翠苑五区(省立同德医院)站下车。 四、10路、25路、42路、66路公交车到翠苑四区(省立同德医院)站下车。 五、另15路、19路、303路、333路、804路、41路、24路等公交车均可到达医院。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整形外科评价/怎么样/好不好 -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闵行院区
三甲 医院地址:上海市区闵行区沪闵路3210号 医院简介:闵行院区现占地面积90437平方米,核定床位数898张(目前实际住院病人数1300余人),病区数19个,其中普通精神科病房11个,老年病房4个,精神科隔离病房2个,精神科A等病房1个,戒毒病房1个。 闵行院区新门诊大楼于2008年12月26日落成并投入使用,总面积达3387平方米,比原来的门诊楼扩大了5倍,候诊大厅明亮宽敞,诊室布置幽雅舒适,就诊环境大大改善。新门诊功能区精心设计,巧妙区隔,就诊流程设计合理,分流标示清晰醒目。采用预检、填卡、挂号、收费、就诊“一体化”服务方式,明显减少了求诊者候诊时间,提高了服务效率。 新门诊大楼实行一人一诊室,充分体现了医院“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保护了求诊者的隐私。闵行院区门诊拥有全国知名精神科专家坐诊,坐诊医师均获得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其中高等职称以上的医师29名,中级职称以上的医师19名。 医护团队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全程为患者提供热情、优质、周到的优等服务。 精神科心理科
热门文章 更多
好消息!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主任季加孚教授加盟我院 2023-09-28 复杂性肛瘘怎么治疗比较好? 2023-07-25 上海市同仁医院治疗支气管炎效果好吗 2023-07-14 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预约须知 2023-07-12 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2023年端午节门诊急诊安排 2023-06-21 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2023年端午节门诊急诊安排 2023-06-21 河北一洲肿瘤医院亮相中华医学会2023小儿神经外科学术会议 2023-06-07 细节彰显人文关怀 | 在伽马刀治疗中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2023-06-02 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重离子中心就诊小贴士 2023-06-01 petct可以检查恶性肿瘤吗? 2023-04-25 petct吃了饭做影响结果吗? 2023-04-13 petct的注意事项 2023-04-13 做petct前为什么要测血糖? 2023-04-13 petct到底值不值得做 2023-04-13 核医学科简介 2023-04-13 petct可以做局部吗? 2023-04-12 petct的安全性如何? 2023-04-12 petct是什么检查? 2023-04-12 petct北京哪个医院可以做? 2023-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