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龙华医院
三甲 医院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宛平南路725号 医院简介: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创建于1960年7月,是全国较早建立的四大中医临床基地之一。近六十年来,医院坚持“名医、名科、名院、名药”的发展战略,走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中医特色鲜明和中医优势突出的全国知名中医医院、全国示范中医院、上海市三级甲等医院。医院获上海市文明单位“十四连冠”;2007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2008年被国家发改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早批确定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2009年成为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单位;2012年在中医院等级复评审中评审成绩位列全国三级中医医院首位;2015年被评为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2016年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2017年5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确定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2017年6月刘嘉湘教授荣膺第三届“国医专家”称号。2018年通过JCI(JointCommissionInternational)评审,成为较早的一家通过JCI学术型医学中心认证的中医医院。2019年荣获上海企业创新文化“二十佳创新品牌”称号。总院坐落于上海市徐汇区宛平南路725号,分院坐落于浦东上南路1000弄上钢二村45号。东西两院占地面积共77.93亩,核定床位数1250张。医院中医特色鲜明,在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骨退行性病变、肾病、胆石病、风湿病、眼病、乳腺病、肛肠病、脾胃病、肺病、疮疡病等方面有独特优势;同时医院有冬令进补膏方门诊、冬病夏治门诊、中医特色体检门诊等服务。年门急诊人次405万余,年出院人次6.3万余。科室设置齐全,有临床科室48个,医技科室7个,药剂科室3个以及心导管室、ICU、CCU、RICU、血液净化中心等,配备DR、CT、ECT、MRI、直线加速器、PET-CT等大型设备。目前拥有国内重点学科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9个、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3个、国家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国家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上海市十三五临床重点专科7个,上海市中医临床优势专科(专病)8个、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2个、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2个、上海市“重中之重”医学重点学科1个;国医专家1名、全国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40名、国家973计划知名科学家1名、长江学者2名、中央“千人计划”1名、上海市名中医32名、上海“千人计划”2名、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2名、博士生导师64名;各级各类名老中医工作室39个。作为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研究主基地与分基地,承担9项中医流派传承及特色技术研究工作。2001年早创名老中医工作室的传承模式,以建立名老中医工作室为载体,全面实施中医药的继承、发展、创新工作,并迅速在上海市和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先后成立40个名中医工作室,其中17个入选全国名中医工作室建设推进项目。作为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研究主基地与分基地,承担9项中医流派传承及特色技术研究工作。于2000年7月成立龙华中医医院集团,集团内包括5家二级中医医院,1家二级中西结合医院。近年来先后托管上海市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上海市奉贤区中医医院、上海市金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通过专科专病建设和人才培养,扶持集团二级医院特色专科专病的创立和发展。积极开展长三角一体化工作,先后与宁波市镇海区卫生健康局、温岭市人民政府合作,成立宁波分院(镇海区中医医院)及台州分院(温岭市中医医院),大力开展跨省市协作。同时,作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临床医学院承担本科生(含5+3一体化)、研究生、留学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教学工作。目前拥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先后成立陆德铭、施杞名师工作室,陈湘君、唐汉钧、吴银根名师研究室,以名师研究室为依托,展开教学查房和示范课程讲座,并进行名师教学思路研讨,旨在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近年来,结合国家高等教育改革,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促进教学资源的精品化,《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被列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以教材建设为载体,实现学科建设成果向教材体系转化,主编主审“十三五”国家行业规划教材41部,荣获各类教学成果奖10余项。2007年学院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8年通过上海市研究生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5年成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早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医院以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为契机,着力开展重点病种(恶性肿瘤和骨退行性病变)和拓展病种的相关研究工作,重点建设上海市“重中之重”中医慢性病防治临床医学中心,科研与临床相结合,力争在研究中有所突破,以点带面,联动共赢,全面带动研究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临床及科研能力,建立健全“医研双赢”的中医临床科研运行新模式。近年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等一批标志性成果。医院始终坚持“质量前列、病人至上、继承创新、追求卓越”的使命,秉承“严谨、仁爱、继承、创新”的医院精神,向着“具有鲜明中医特色、受人尊敬的品牌医院”的愿景,目标建设成高水平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 中医内科中医肿瘤科骨伤科针灸科心病科脾胃病科中医妇科中医肾内科肛肠科推拿科 -
上海长征医院
三甲 医院地址:上海黄浦区凤阳路415号 医院简介: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1958年9月,列编为“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966年9月,经上海市批准对外称“上海长征医院”。 医院学科门类齐全,设有业务科室47个,临床科室35个,辅诊科室12个,临床教研室20个,有博士授权学科28个,硕士授权学科33个,为临床博士后流动站。医院有10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全军医学研究所,6个全军医学专科技术中心,2个上海市医学领跑专业重点学科,2个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是全军实验诊断重点实验室,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军队药品临床研究基地。 技术力量雄厚,现有高等职称专业技术人员244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千人计划”、“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各1名,“国家杰青”3名,在职三级以上教授11名,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人员47名,6人被总政治部和国家人事部批准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共40余人获得国家“百千万人才计划”、上海市“百人计划”、“曙光计划”、“科技启明星计划”、“领军人才”。10余人次评为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十大杰出青年”、“十佳医师”、“十佳护师”。7人为总后勤部科技银星、科技新星。11人荣获上海市青年医务人员很高荣誉奖“银蛇奖”。担任国际、国内学术组织重要职务505个。 医院具有骨科、神经外科、肾内科、泌尿外科、整形外科、急救科等六大传统优势学科,形成了器官移植、微创治疗、眼眶肿瘤治疗、肿瘤早期诊断与治疗、骨髓瘤及淋巴瘤诊断与治疗、睡眠障碍治疗、糖尿病及骨质疏松治疗、真菌病的诊断与治疗、外科伤病、颈动脉狭窄及大动脉瘤诊治等九大新兴医疗特色。疾病诊治方面的成就和经验获得数十项医疗成果奖,其中军队、上海市重大医疗成果奖30余项。“十一五”以来,先后承担国家、军队、地方大量科研攻关课题,三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优良研究成果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2项、上海市医学科技一等奖2项、省部级二等奖11项,还获得了国家、军队、上海市教育研究成果奖5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08项,资助金额1.42亿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8项;发表SCI收录论文558篇,其中10分以上6篇,2010年发表SCI收录论文193篇,全国医疗机构3位,表现不俗论文6位。 医院拥有38层现代化病房大楼,楼顶有可起降直升机的停机坪。有医疗仪器设备6500多台(件),其中核磁共振成像仪(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64排多排螺旋CT、核素扫描仪、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碎石机等大型医疗仪器100多台,总价值5亿多元。拥有国际先进的全净化手术室、层流病房和重症监护中心。医院有先进的网络信息系统和远程会诊中心,形成院前急救——院内急救——ICU病房的立体急救和战时急救体系,具有24小时救治大批量伤员能力。 全院人员始终履行“姓军为战、姓军为兵”历史使命,牢记“救死扶伤、服务军民”宗旨和“立德惟长、技卓以征”院训,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爱民奉献、团结和谐、勇创优等”的“长征精神”。 神经外科骨科脊柱外科风湿免疫科肛肠外科肿瘤科关节外科皮肤科心胸外科 -
上海曙光医院
三甲 医院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张衡路528号 医院简介:上海曙光医院东院是曙光医院张衡路分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之一。1906年,原宁波府属的奉化、慈溪等地在沪商人创设的同乡会性质的“四名公所”在上海酒仙桥宁寿里几间旧房子开设的一家小型医院,是至今能追溯到的医院初原型。1922年9月迁至当时法租界爱来格路建造新屋,并正式取名四明医院,1953年更名为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1954年8月在其南侧兴建当时上海的中医医院―上海市第十一人民医院,1960年两院合并为上海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曙光医院,成为上海市十大综合性医院之一。作为上海中医学院家附属医院,在筹建过程中,沪上众多名老中医商榷医院的命名,一致同意定名为“曙光医院”,喻意中医事业在党的政策指引下,将如凌晨的曙光,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旭日东升而辉煌光大。医院布局:上海曙光医院(东院)(上海市张衡路528号)上海曙光医院(西院)(上海市普安路185号)上海曙光医院名老中医门诊部(上海市普安路189号曙光大厦1楼)中医界德高望重的老专家:陆渊雷、程门雪、黄文东、张赞臣、杨永璇、张伯臾、顾伯华、王玉润、庞泮池都为曙光主要临床学科的创立与成长奠定牢固基石。改革开放以来,曙光把握机遇、开拓创新,逐步成为一所设施先进、科室齐全、中医为主、中西合璧的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曙光医院拥有东西二部和一个名老中医门诊部,曙光医院(西院)位于普安路185号(淮海公园旁),占地28亩,设床位600张,医疗用房总面积52000平方米。曙光医院(东院)位于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张衡路528号,投资6亿元,占地160亩,设床位720张,医疗用房总面积83000平方米,院区绿化面积大于47%,院内有天然河道蜿蜒而过,是一所古典与现代结合的园林式医院。东部融汇于“张江药谷”,和上海中医药大学比邻,与筹建中的上海国际医学园区遥相呼应。名老中医门诊部位于上海市普安路189号曙光大厦1楼。曙光医院拥有1700余名职工、1320张床位、37个临床和医技科室,是地方中医药管理局“全国示范中医院”、地方卫生部“百佳医院”,三次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荣誉,十一次蝉联“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2001年,曙光医院开全国中医院之先河,率先通过ISO9001:2000版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现代管理科学理论、曙光的近百年历程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古代经典哲学的有机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曙光文化,为富有中医特色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广博肥沃的土壤。曙光医院环境优美,标识鲜明而富有传统特色,具备了先进的医疗设备与信息化管理相结合的数字化医院模式,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生态化、智能化,将曙光文化中“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体现,营造出温馨、优质、便捷的服务氛围。弦月状的综合楼高六层、气势宏伟,集门诊、急诊、住院、行政管理于一体;特需楼和VIP体检诊疗中心功能齐全,设施优等,环境舒适,为开展高规格、高质量的特需服务、打造高水准的VIP服务品牌开辟了更广阔的前景。三层高的肝病楼与其他各楼分开设置,并由天然河道自然分开,避免交叉感染。新院打破了目前以西医学科的分科模式,设立中医传统医疗中心,完全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用中医综合诊疗手段开展临床和教学工作。全国名老中医、曙光医院顾问裘沛然、张镜人、颜德馨亲自来院传道授业、哺育后学。2004年,医院又聘请了中医界泰斗、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早批全国继承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中国卫生界奖“白求恩奖章”获得者任继学教授担任曙光的终身教授和顾问。他们关心、指导着曙光前进,为医院整体发展贡献了宝贵的智慧财富。上海曙光医院共有4个地方中医药管理局全国重点学科和专科、7个上海市重点中医专病专科、1个地方教育部重点学科、2个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1个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15个中医医疗协作中心,设有全国中医院医疗质量检测中心和上海市中医医疗质控中心。医院拥有7名上海市名中医、24名曙光名中医、18名曙光高等中医师,在充分发挥传统医学优势方面,形成了“名中医挂帅、高等中医师当家”的曙光特色。中医肝病科是地方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专病专科建设项目、全国中医肝病医疗中心、上海市中医肝病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专科、上海市中医肝病临床协作中心。科室结合中医经典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在中医药防治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专科特色。中医骨伤科是地方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专病专科建设项目、上海市教委重点建设专科、上海市中医骨伤医疗协作中心。学科带头人是申城近代中医骨伤科世家“石氏伤科”的第三代传人,在治疗骨关节病和腰腿痛等方面建树卓越。科室融会中西,开辟了治疗骨伤科疑难杂症的新领地。中医脾胃病科是地方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专病专科建设项目、上海市教委重点建设专科、上海市中医脾胃病临床协作中心。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消化道溃疡等。中医肾病科是地方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教育部重点学科(中医内科―肾病)、上海市中医特色专病专科、上海市中医肾病医疗协作中心。以培补脾肾、扶正泄浊法治疗尿毒症,有效率达90%。几代人齐心协力,在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肾性血尿、尿毒症等的治疗上独树一帜。中医急诊科是地方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专病专科建设项目、全国中医急诊医疗协作中心。开创了中医治疗急重症的一代先河,妙手回春,改变了“中医慢郎中”的形象。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诊疗中心是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综合了我院胸心外科和心内科的中西医诊疗力量,建立起“中西医合璧、内外科联手,防治于一体”的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多方位治疗体系。肛肠科是上海市中医特色专病专科。科室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肛肠疾病,在全国处于领跑水平,众多国内外患者慕名前来,求医问药。此外,曙光医院的中西医结合脑病专科、甲状腺专科、中医糖尿病诊疗中心、中医妇科、针灸科等70余个专病专科各具特色优势,独树一帜,为全国所知名。在其他方面医院相继创办了“曙光健康之友俱乐部”、“曙光名中医俱乐部”。2002年12月,“曙光医院集团”正式成立,目前已有9家跨省市、不同经营类型的成员单位,开创了多元化办医的新思路。2005年1月,“曙光名医诊疗中心”隆重开业。该中心布局极富人性化,集申城和全国中西名医于一堂,服务社会、面向世界,承继名家风范、扬悬壶济世之精神。而这所有一切的创建与发展,都源于曙光人共同的价值观:“质量、病人至上、中医为主、精益求精”。曙光医院设备优等,配备了1.5T双梯度核磁共振、16排螺旋CT、全数字X光摄片机、数字血管造影机、基因芯片扫描仪、发光免疫分析仪、全自动模块式生化仪、荧光定量PCR检测仪、数字化电子胃肠镜、血液透析仪、高压氧舱等大型医疗设备。医院建立了ICU、RICU、SICU、EICU、CCU多个重症监护室,大力开展了脑外科、心胸外科、心导管、肝胆外科、脊柱外科、髋关节置换及全髋手术、骨肿瘤外科、眼耳鼻喉科、妇科、普外科等各类手术,以及腹腔镜、关节镜、宫腔镜等腔镜诊疗术。曙光的综合实力在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的有机结合中大幅提升。曙光医院设有属上海市中医研究院的研究所3个、临床研究室14个、经地方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3个、二级和一级实验室8个。自1995年以来,承担各级科研课题1107项,其中部级、课题270项。医院从“六五”起连续承担了地方科委攻关项目的研究,其中“十五”攻关项目2个、地方自然基金项目10项,医院获得科技成果奖150项,其中部级、科技进步奖58项,专利2项。每年一度的科技节持续时间达一个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各类科研课题、学术论文评审、海内外学者学术讲座、研究生论坛,以及各类科研成果和人才培养成果展示。“科教兴院”的氛围日益浓厚。作为全国中医院校中先成立的临床医学院、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的临床基地,曙光拥有24名博士生导师,设有8个硕士点、5个博士点和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博士后流动站。每年承担1000人次以上的各类研究生、七年制和其他学生的临床带教工作,接受200多位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地方的医师和学生的进修、培训。随着中医不断走向世界,曙光医院与海外的友好往来也日益增多,已与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韩国等医疗机构结成友好医院;派出各科医务人员赴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新加坡、韩国、尼日利亚等国讲学和开展医疗工作。2004年,曙光医院在澳洲注册成立了海外合资企业――森光中医发展有限公司,大胆迈出了加强国际交流、拓展海外中医市场的新步伐。立足“海纳百川、人才强院”,曙光医院建立起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名中医、终身教授,构成了曙光的精品;高等中医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地方中管局中医临床人才、上海市“医苑新星”、“上海市中医专科紧缺人才”、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科委“青年科技启明星”、上海市“百人计划”、上海市医学青年人才、上海市医学领军人物等大批学术骨干组成了医院的人才梯队,凸现中青年人才优势,为医疗、科研提供强大的技术保障。曙光重视人才、善待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让每一位人才有用武之地,让人力资源活水不断。“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曙光文化的一部分。在曙光医院,活跃着团中央全国青年文明号――检验科门急诊窗口、上海市共青团号、新长征突击队――七病区等无数个文明岗、文明科室和班组,也产生了中国早批、上海首位赴海外志愿者――沈晓红、援疆干部马秋元、赴滇志愿者陈宇序、胡琪祥、余开颜、国际志愿者吴欢……近年来,曙光医院又成为全市早成立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医院之一,在医务人员中宣传普及医学伦理学知识,监督审查新药品、新设备、介入性材料的临床研究应用,还早创伦理查房,让患者感受到“家”的温馨。医院伦理委员会倡导人文关怀、营造良好伦理环境的切实有效举措深入人心,并引起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2004年上海市卫生局在曙光医院召开伦理查房现场交流会。同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专程来院采访并作专题报道,社会反响十分热烈。上海曙光医院的文化独特而丰富。有自己的乒乓队、礼仪队、民乐队、APOLO合唱团,开设瑜珈训练班。曙光又是个民主团结的大家庭,曙光医院的心连心恳谈会、院长联系箱、职代会、员工沙龙,增进彼此的沟通与交流,架起院领导和员工之间心灵的桥梁,大家齐心协力,迈向曙光医院一个又一个新的目标。东海之滨,浦江两岸,曙光人把握住千载难逢的机遇,把新一轮的发展目标瞄准了标志性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地方中医药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洲际医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艰苦奋斗的执著精神,铸造曙光新的辉煌! 肝病科骨伤科心血管科肾病科内分泌科脾胃病科中医科老年科肝硬化专科肛肠科 -
上海市中医医院
三甲 医院地址:上海市静安区芷江中路274号 医院简介:上海中医院是一所既有传统医药特色又有现代设施的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始建于1954年,1997年8月与上海市中医门诊部合并,地处闸北区芷江中路274号,在静安区石门一路67弄1号设有门诊部。上海市中医医院还是“上海市中医失眠症医疗协作中心”、“上海市中医烧伤医疗协作中心”。占地面积1.8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32万平方米,主体建筑为设施先进的18层病房大楼,核定床位300张。现有职工731人,卫生技术人员544人,其中高等卫生技术人员80人。上海市中医院创建于1954年,是一所既有传统医药特色又有现代设施、中医特色浓厚、临床科室齐全、医学人才汇聚,集医、教、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医院位于芷江中路274号,医院在静安区石门一路67弄1号设有门诊部(原上海市中医门诊部)。上海市中医医院石门一路门诊部医院设有上海市名老中医诊疗所和上海市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诊疗所两个专家诊疗中心,云集张镜人、裘沛然、颜德馨等70余位代表上海乃至全国中医界水平的专家为病人服务。开设神经内科、风湿科、消化科、心血管科、呼吸科、内分泌科、肾内科、血液科、肝科、外科、中西医结合外科、妇科、儿科、针灸科、推拿科、肿瘤科、骨伤科、肛肠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康复科、急诊科等临床科室。并拥有中医睡眠疾病专科、中医小儿哮喘专科2个上海市中医临床优势专科;中医小儿厌食专科等2个上海中医药大学临床优势专科和中医失眠症特色专科、中医红斑狼疮特色专科、中医小儿厌食症特色专科、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氏综合症特色专科、中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特色专科5个上海市中医特色专科。医院核定床位350张,实际开放床位500张。全院在职工中有全国名老中医和上海市名中医2人,享受国务院津贴21人,副高以上118人,硕、博士29.6%,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34人。上海中医院坚持鲜明的中医特色,中药饮片使用在全市中医院位居。全院年门急诊量达103万,床位使用率在90%以上,年出院人次在6600人次左右。拥有一批先进的现代化仪器设备,如DSA、螺旋CT、全自动生化仪、彩色超声仪等,为病人提供科学的诊断、治疗保障。 儿科脑病科神志病科肿瘤科骨伤科耳鼻喉科风湿病科 -
淄博临淄区人民医院
三甲 医院地址:淄博市临淄区桓公路139号 医院简介:齐国古都临淄,历史悠久,是中国齐文化的发祥地、世界足球起源地,世界上前列所高等学府稷下学宫诞生于此。始建于1936年的淄博市临淄区人民医院坐落于临淄主城区,历经风雨沧桑,现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医院,是淄博市东部医疗中心。2019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280名,国家三级医院B++,居淄博市首位、山东省同级别公立医院前列、跻身公立三级综合医院前23%。2020年5月加挂淄博市市立医院。医院现有职工1700余人,编制床位860张,开放床位1200张,是山东省立医院集团临淄医院、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安贞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技术协作单位,山东省耳鼻喉医院合作中心、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正畸联盟单位、全国血栓防治中心优良单位、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单位、中国心衰中心认证单位、国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规范化建设项目单位;与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院士带领的团队紧密合作,在教育部长江学者、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曹彬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王辉教授的亲临指导下,参与多项国内重点研究课题;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兆申团队合作筹建全国较早的一家消化内镜医师培训基地;与中国医科大学陈洪铎院士团队合作,助力皮肤美容科的长远发展,同时帮助我院规范生物样本库建设;与中国人民总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山东省立医院等多家知名医院开展远程会诊,与山东省立医院ICU开展床旁远程会诊,其中与中国人民总医院远程会诊例数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3名。医院学科齐全,设临床、医技科室63个。超声科、泌尿外科、骨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普外科、消化内科、肿瘤内科、眼科、重症医学科为历届市级特色专科、重点学科、临床精品特色专科、临床重点专科,其中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超声科为省级重点学科培育单位,消化内科为县域省级重点临床专科。临床微生物科在山东省率先建立感染实验室与临床捆绑式发展的新模式,是淄博市呼吸感染与临床微生物重点实验室、淄博市病原学分子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连续两年获山东省细菌耐药监测数据报送先进单位三级医院前列名。普外科开展的NOSES胃癌数量稳居国内前列,完全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pure-NOTEStaTME)完成数量和质量居医疗中心之首,其中一人为首届国际NOSES联盟委员。心外科年手术量达百余例,包括不停跳冠脉搭桥,先心病矫正和主动脉夹层手术等,特别是心脏瓣膜修复术在省内领跑,曾创造了百例手术零死亡的业绩。消化内科上消化道早癌机会性筛查数量全省前列,上消化道癌早诊率45%(国内平均10-15%),是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成员。在淄博市前列台超声支气管镜(EBUS)、山东省第二台LungPro全肺导航系统的助力之下,我院实现肺结节和肺癌精细准确诊断及微创治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为规范肿瘤治疗,实行了MDT多学科协作会诊。综合无痛内镜部是淄博市较早的一家综合的无痛内镜诊疗科。医院多个科室开展了3D视觉下内窥镜手术;实现了出院患者医院、科室两级随访。市立口腔立足临淄,辐射整个鲁中地区,用国际智能化、高等化、专业化、特色化的诊疗服C务为患者带来非凡的就医体验。医院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分级评价四级评审和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四级甲等测评,实现大数据医疗信息化,开展分时段预约、候诊提醒、微信支付宝支付、床边结算、云胶片、微信预约病历等便民惠民服务,患者可通过APP、电话、微信、网站、自助机等多种方式预约就诊。为缓解乡镇百姓就医不便,成立临淄区心电远程会诊中心、区域影像会诊中心、区域检验中心、区域医疗远程会诊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和三处乡镇分院急救站点。我院医联体-区域远程会诊工作被新华社进行专题报道,图片在国家博物馆“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上展出,成为核心展区现有入选的全国医疗卫健类成就图片。医院现有正高等专业技术人员43名,副高等专业技术人员143名,中级技术人员634人;医学博士后2名,医学博士9名,医学硕士255名;市级名医2名,市突出贡献青年专家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8名,国家、省、市学会(协会)主委、副主委、理事、常委、委员89名;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人,1人获评全国优良基层呼吸医师。近年来,先后派出16名业务骨干到美国、意大利、日本等医学发达国家接受了先进的医疗技术学习与培训。近年来,医院获得省科技进步奖、市科技进步奖12项;获批科研课题51项,其中省级课题8项,市级科研课题16项,横向课题27项;发表论文198篇,其中SCI收录45篇;著作23部,专利19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医院医疗设备资产总值4.7亿元,包括数字化PET-CT、超高等科研级3.0T磁共振、256排宽探测器CT、瓦里安Trilogy直线加速器、复合手术室DiscoveryIGS7自由移动式血管造影系统、德国高等史塞克手术导航系统、德国多尼尔双定位碎石机、Lungpro支气管内镜导航系统、EBUS超声支气管镜、各类腔镜手术设备、眼科准分子激光治疗仪等,为医教研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医院秉承“淳德仁爱、博学专注”的院训,围绕安全做导向、创新谋发展的理念,努力做质量安全的领跑者,为患者创造非凡就医体验,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近年来,医院先后荣获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先进集体、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省卫生系统文明单位、省卫生先进单位、省卫生系统诚信建设先进单位、省消费者满意单位、省十佳诚信医院、省惠民医院、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占地308亩、设置床位1500张、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的淄博市市立医院新院区正在建设中,未来,它的建成使用将为淄博市卫健事业的发展翻开崭新的一页。 核素检查方面,开展了肿瘤转移(原发灶的寻找)骨骼内分泌循环呼吸泌尿系统等多项检查。核素治疗方面,擅长甲亢及分化型甲癌的131I治疗骨转移瘤治疗。 -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三甲 医院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106号 医院简介: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创建于1946年,综合实力名列国内前茅,病人来源覆盖国内外,深受广大群众信赖。2008年,广东省医学科学院恢复挂牌,与广东省人民医院合署办公。2014年,与华南理工大学签约合作共建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和华南理工大学第一临床学院。2017年,挂牌“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 医院各专科亚专科设置齐全,共有1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0个广东省临床医学重点专科/学科。我院2018年度全国很优等医院排行榜(复旦版)综合排名第27名,位居全国省级人民医院前列;排名进入全国前十的专科共5个:心外科(第4名)、心血管病(第4名)、老年医学(第6名)、急诊医学(第8名)、放射科(第9名)。我院自1998年以来共完成159例心脏移植,并在国际上首先成功开展产时胎儿心脏外科手术、国内首先成功开展胎儿心脏介入治疗。长期承担干部保健工作,是华南地区最重要的老年医学研究和干部保健基地。医院整体科研实力雄厚,标志性科研项目成绩斐然。“十二五”以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奖18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2015-2019期间获授权专利135项,承担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750项,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10项、课题20项,发表SCI论文1831篇,总IF值6638.584分。拥有5所广东省重点实验室,2006年起承担临床试验项目896项,2019年新获科研项目资助总额达7581万元。作为广东省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承担了华南理工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中山大学、汕头大学等多所院校理论教学和实习带教任务。是广东省内较早开展住院医师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培训基地之一,有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27个。现有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基地7个,包括心血管病学、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内科老年医学、普通外科学、内科危重症医学、外科危重症医学、新生儿围产期医学。近五年获批立项的国内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84项,近五年面向基层医院开展适宜技术推广项目23项。医院对外交流与合作非常活跃,先后与美国克利夫兰诊所、梅奥诊所、麻省总医院、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亚、以色列、丹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医疗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关系。目前,我院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称号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百千万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教育部跨世纪优良人才1人、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33人。任职国内学会及下属二级机构领导职务43人次。现有博士生导师73人、硕士生导师200人,近5年为国家培养了博士、硕士研究生1126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院勇担使命。共派出6批医疗队员赴湖北进行援助,并相继派出呼吸、重症、感染和院感控制等领域的10位知名专家驻点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为重症患者提供救治,取得了显著成绩,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省卫健委的好评。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委派,我院派出赴塞尔维亚以及马来西亚专家医疗队,协助当地开展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分享中国疫情防控经验。累积派出14人次赴美国、迪拜、印度、尼日利亚等国家执行接机任务。截至6月27日,作为广东省定点救治医院,我院发热门诊接诊总人数为7617人,收治的排查病例(含确诊)累计233人,确诊23人,其中重症患者共4例。 心外科心血管病科老年医学科急诊医学科放射科 -
上海瑞金医院
三甲 医院地址:上海市黄浦区瑞金二路197号(永嘉路口) 医院简介:瑞金医院建于1907年,原名广慈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有着百年的深厚底蕴。医院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绿化面积4万平方米,核定床位1893张(实际开放2139张),全院职工4402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841人,占员工总数87.3%。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陈国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陈赛娟、宁光等一大批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医学专家,其中王振义院士荣膺2010年度国家很高科学技术奖。医院共设有46个临床学科和9个公共学科;现有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4个(血液病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心血管病学、神经病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22个和国家临床重点实验室1个(消化内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临床护理、骨科、检验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血液科、儿科消化专业、肾脏内科、皮肤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急诊科、普外科、烧伤科、感染科、肿瘤中心、老年病科、放射影像、中医肿瘤、内分泌代谢病重点实验室);目前也是国家中西医结合示范单位;上海市重点学科“重中之重”1个,上海市优势学科2个,上海市特色学科1个,上海市重点学科2个,上海市教委及卫生局重点学科6个。医院还设有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3个(微创外科、内分泌与代谢病、血液病),6个市级研究所(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上海市内分泌与代谢病研究所,上海烧伤研究所、上海血液学研究所、上海消化外科研究所),5个院校级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瑞金医院感染性疾病和呼吸性疾病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胰腺疾病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肾脏病研究所),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医学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功能基因组学和人类疾病相关基因研究重点实验室),卫生部重点实验室2个(人类基因组研究重点实验室、内分泌代谢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重点实验室5个(人类基因组研究重点实验室、中西医结合防治骨关节病重点实验室、心血管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内分泌肿瘤学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市胃肿瘤重点实验室)。20世纪50年代,瑞金医院因成功救治严重烧伤面积达89.3%钢铁工人邱财康,打破了当时国际上“烧伤总面积超过80%无法治好”的定论而蜚声国内外,指导大面积烧伤补液的“瑞金公式”作为经典规范沿用在范围内沿用至今;1957年确诊国内首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奠定了中国内分泌代谢病学的基础;70年代完成了国内首例同种异体心脏移植和首例同种异体肝脏移植;90年代在白血病分子生物学研究和临床医疗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治疗的“上海方案”已成为国际公认的规范治疗手段。瑞金医院以所取得的成就为引领,以疑难危重疾病诊疗为己任,不断挑战技术禁区,积极开展高精尖诊疗技术,如各类机器人手术、三维直播微创外科手术、心血管和神经外科杂交手术、、疑难复杂的心脏大血管微创治疗与全主动脉置换手术、多种脏器联合移植、劈离式肝移植等。并充分利用医院综合医疗优势,实行多学科或跨学科联合会诊制,使医疗诊治水平日益提高。医院学科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特色专科突出,尤其在血液内科、心血管内科、肾脏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高血压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感染科、皮肤科、中医伤科、肝胆胰外科、胃肠外科、微创外科、烧伤科、心血管外科、乳腺外科、泌尿外科、功能神经外科、骨科、器官移植和生殖医学等学科方面颇具特色。医院在国内较早装备PET-MR、第六代头部伽玛刀、第二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360脑磁图、术中放射治疗系统和小动物PET-CT等高等设备,还拥有PET-CT、、磁共振(MRI3.0T)、256层CT、第二代64层双源CT、SPECT、SPECT/CT、磁导航DSA、、三维调强直线加速器等一大批高精尖仪器,医疗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瑞金医院还承担了中国首套自主研发质子治疗设备的临床研发工作,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化质子治疗中心。瑞金医院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很大的临床教学基地,瑞金临床医学院现设临床医学和医学检验学两个专业,41个教研室(组),承担临床医学5年制、8年一贯制(含法文班)、4+4八年制硕博班、医学检验本科的教学任务,并接受每年约30个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教学任务,是上海市教委授牌的留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瑞金临床医学院每年接收国际交流生短期临床见习约70人次。瑞金医院也是上海市很大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之一,每年培训住院医师约250人,专科医师230人,2015年被国家卫计委评选为国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同时,瑞金医院外科培训基地是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香港外科医学院联合认证的外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瑞金医院于2015年10月启用国内十分先进的医学模拟中心,规模达3200平米。中心依据国际十分先进设计理念,设有高等模拟手术室、模拟重症监护室、模拟标准化病房、模拟诊室,配合标准化病人和智能化综合模拟人,不仅能真实再现临床医疗过程中的绝大多数场景,高仿真地开展情景式的医学模拟技能操作培训,也可以融入医患沟通、专业信息传递等人文技能培训,更可以通过实景演练、团队协作演练等进行诊疗流程、医疗体系的模拟评估与探索,较终实现“所有的首先操作都不在病人身上进行”的基本理念,以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质量,很大限度地保障病人安全。中心同时也是国家发改委支持建设的全科医师临床培养基地。依托医学模拟教学构建的全科医师临床培养基地,不仅能为全科医师培养提供完备的覆盖内外妇儿各大专业的单项临床技能操作培养,也能为全科医师提供更全面的涵盖门诊、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等多种场景演练学习。经过全面的技能操作与场景模拟演练所培养的全科医师,临床知识更加全面、临床技能更加扎实、综合能力更加牢靠,将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医疗的民生大计。近5年来,医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973和863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各级部市局级项目927项,其中2016年获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总计18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3项,科研经费总计达1.45亿元。医院现有二级学科博士点2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6个,博士生导师124名、硕士生导师174名,内、外、妇、儿学科均为博士后流动站。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良青年科学基金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良人才基金9人、上海市学术带头人27人、上海市领军人才18人、上海市启明星(跟踪)计划51人、上海市曙光计划24人等。此外,SCI论文以及表现不俗论文数量在全国医疗机构中始终保持前列;研究成果获得一系列的国内国际奖项,如国家很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美国灼伤协会伊文思奖、美国凯特林癌症奖、瑞士布鲁巴赫癌症研究奖、法国抗癌基金会卢瓦兹大奖、法国祺诺台尔杜加大奖等。 作为公立医院,瑞金医院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上海市医改精神。20世纪90年代末,医院率先与部分医疗机构实行资产重组或各种形式的合作,建立上海瑞金医院集团,使以瑞金医院为核心的区域医疗卫生中心逐步形成。多年来,医院与集团下属的市政分部、卢湾分院、闵行医院、远洋医院和台州中心医院都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瑞金医院也积极响应上海市委、市政府“5+3+1”项目的规划要求,在嘉定新城建成瑞金医院北院,将优质医疗辐射到更广区域;2012年,瑞金-卢湾区域医疗联合体的建立,对于纵向整合医疗资源,逐步引导患者分层、有序就医做出了积极探索,为全面实行分级诊疗积累经验。医院秉持“广博慈爱,追求卓越”的精神,全面倡导“以优质的医疗使病人放心、以优等的服务使病人称心、以优美的环境使病人舒心”的服务理念,连续四次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文明巾帼岗、全国青年文明号、上海市文明单位等诸多荣誉。近年来,医院积极推行数字化医疗流程管理,大力推广专病门诊、预约门诊、先诊疗后结算和日间病房等便民惠民措施,通过加强精细化管理手段,努力降低平均住院天数,加快床位周转速度,控制药占比,控制院内感染和提高医疗安全。医院通过建立领跑的DRGs评估系统和以医疗质量与安全为核心的绩效考评体系,促进临床医疗工作转型发展,以诊治疑难危重疾病和开展三四级大手术为目标,不断提升医疗内涵质量。医院还始终把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责任,门诊“专家周周讲”吸引了大量病患及市民前来听讲,高血压健康教育中心已成为覆盖长三角地区的高血压教育培训基地。此外控烟、糖尿病中心、烧伤的防治与急救、血液病肾脏病健康教育、乳腺病资源中心等都已经广泛开展,医务人员通过义诊、网络教育、上媒体讲座、下社区宣教等方式普及健康教育,大大提高市民防病的意识和能力。传承百年历史,力争再创辉煌。瑞金医院将一如既往地不断在医、教、研、管理、服务等方面持续改进,把群众满意作为办好医院的首要任务,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安全、效果很好的医疗服务,向创建成为国内医疗中心而努力。 烧伤整形科核医学科血液科普外科心内科骨科乳腺疾病诊治中心 -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医院地址:广州市越秀区盘福路1号 医院简介:广州市人民医院(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始建于1899年(光绪25年),是广东省首批三级甲等医院。2013年经广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加挂“广州消化疾病中心”牌子。医院连续多年入选“中国医院竞争力•很高等医院排名100强榜单”,并在“中国医院竞争力•省会市属医院100强榜单”位列前三。医院由院本部、南沙医院和鹤洞分院三个院区组成,坚持一院三区同品质医疗。院本部位于越秀山下,流花湖畔,东风西路主干道旁。医院(含南沙、鹤洞)占地面积约18.05万平方米,医疗业务建筑面积24.79万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约16.09亿元,编制床位2490张,2018年全院门急诊总诊疗256.39万人次,2018年出院病人9.21万人次。现有职工人数421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257人,高级职称679人;博士生导师33人,硕士生导师11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已建立陈孝平院士工作站、李兆申院士工作站;引进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地方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内高级人选、地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地方优青等特聘教授20余人。医院学科齐全,共有学科73个(其中临床学科56个,医技学科17个),其中消化内科、老年病科为地方临床重点专科;消化病学为广东省医学重点学科;普外科、骨科、麻醉科、血液内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儿科、烧伤科、肾内科、医学影像、肿瘤科、临床护理、检验科、急诊科等19个专科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临床分子医学及分子诊断实验室为广东省医学重点实验室;中医脑病科为广东省“十二五”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拥有1个地方消毒供应培训基地,拥有25个地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医院设备总值近4亿元,拥有全身320排螺旋CT、MRI、DSA、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电视纤维胃肠镜、1250毫安电视胃肠X线机等。鹤洞分院是广州市人民医院的较早的一家直属分院,是芳村地区一所新型现代化三级甲等医院,拥有优等的医疗设备,同时与总院共享CT、MR等大型医疗设备;全院实行电脑网络化管理,并利用光纤与总院联网,可实现各项诊疗数据共享和远程会诊。该医院简介摘录自广州市人民医院官网,2019.10.15 呼吸内科泌尿外科窥镜外科胸外科小儿血液科心脏内科脱发治疗肝病诊治等 -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医院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十二桥路39号 医院简介: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全国示范中医院,是国家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药理基地及国家药品(中药)临床实验研究中心GCP建设单位,是我国西南地区闻名遐迩的中医医疗、教学、科研中心。 医院始建于1957年,原名为“四川省成都中医医院”,同年更名为成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当时占地面积仅8145平方米,有职工87人,设病床50张。1978年迁至现址成都市十二桥路39号,1995年医院随成都中医学院的更名而改名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01年又增挂四川省中医院院牌。医院现占地面积8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多平方米,有标准手术室1210平方米,开放手术室9间,开放病床642张,附设一所省级正规中医中专学校。 医院名医荟萃,技术力量雄厚。全院现有职工1081人,其中医、护、技等专业人员912名,副高职以上医技人员199名,中级医技人员383名。医院有28名在临床、科研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9位四川省名中医。 医院重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坚决贯彻“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坚持走中医药现代化的道路,专科特色突出。医院设有内、外、妇、儿、针灸、推拿、耳鼻喉、口腔、皮肤、肛肠、骨、泌尿、神经、免疫、肿瘤、男性病等临床科室31个;检验、放射、核医学、功能检查、药剂、病理、食疗营养、医疗设备等医技科室9个。病床年均使用率在80%以上。门诊设有肾病、眼底病、糖尿病、痛风、性功能障碍、杵针、痔瘘等中医、中西医结合专科专病诊室42个,常年有百余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在门诊为病人服务。 医院急症科在继承传统中医药理论的基础上,经过多年临床研究,并借鉴现代医学先进技术,形成了用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脑出血的优势,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中医急症医疗中心;眼科在继承老中医经验的基础上,运用中西结合方法治疗内外眼疾病,特别是对眼底病有独特的临床疗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中医眼病医疗中心;肾病科在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小儿难治性肾病方面独具特色,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肾病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肛肠科将传统中医痔瘘诊疗学说与现代肛肠外科技术相结合,长于诊治复杂性肛瘘、先天性肛肠疾患,在省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在全国也有较大的影响。医院建有细胞刀医疗中心,拥有全身CT、彩色多普勒、CCU、ICU、全身动细菌分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数字X线机、人工肾、眼用激光治疗机等多台大型诊疗仪器,门诊、住院部已全部实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极大地方便了病人就医。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学校是一所以推拿按摩、中医护理为主要专业的省级正规中专学校,现有在校生500多人,不断地为全省中医基层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医初级医、护人才。 作为高等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院,承担了大专、本科、硕士生、博士生多层次的教学任务。现有硕士学位授予点7个,博士生授予点4个,医院现有博士生导师19名,硕士生导师59名。每年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50余名,博士研究生17名。还有博士、硕士、本科和大、中专各层次、各专业的学生300多人在医院进行临床实习、见习。 作为全省中医专业技术人员进修教育、继续教育基地,医院平均每年接受省内外约300名各科业务人员来院学习。医院负责制定的《全省中医住院医师培训规范》,为中医专业人才的继续教育提供了一套有价值、可操作的方案,已作为行政法规由四川省中医管理局下发全省执行。医院在中医护理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开拓性工作,不仅承担了大学护理大专班的教学工作,还多次举办全省中医院护士下培训班,编写的《中医护理常规》也已印发全省中医院执行。 医院十分重视临床科研工作,设有肾病、药理、仲景学说、眼科、儿科、中医急症、血症、杵针、脏腑病、临床药理、中医护理、针推、中医药、中药制剂、肝胆肠胃病、男性病、中医耳鼻喉科、心血管病等多个研究室和科研实验室。医院有一支较强的科研队伍,现承担国家各级部门下达的科研课题186项。近年来,已有90余项成果获国家科委、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科委奖励。 医院也十分重视临床新药的开发,是国家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药理基地,国家中药临床试验中心(成都),全国四大中药临床试验中心之一,也是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四川)基地七大研究开发中心之一,是我国西部规模、水准的中药临床试验基地。同时医院也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四川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四川省中药不良反应监测中心(ADR)。 医院药剂部门紧紧围绕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不断开拓新领域,常年备有中药饮片560种、中成药380余种,自制院内制剂22种剂型近200个品种供应临床使用。院内制剂中有不少品种受到患者的广泛欢迎,被誉为“信得过”产品。在抗击非典期间,医院熬制的风温Ⅰ号、Ⅱ号制剂为预防非典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医院在对外交流工作得到了迅速发展。已同日本广岛县立医院结成了友好医院,定期互派研修生;同美国国际中医学院等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并接收了日本、美国、德国、以色列、加拿大、英国、法国、瑞典等10余个国家的留学生来院学习。先后派医务人员赴日本、马来西亚、阿联酋、坦桑尼亚、圣多美、南非等国开展医疗服务。还多次派专家出国讲学、进行学术交流,不少人还被聘为国外专业学术机构的客座教授、顾问。 济世活人,杏林春意浓。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院)独秀于杏林的茁壮一枝,花朵,将更繁茂;果实,会更丰硕。 眼科肾脏疾病急诊科肛肠科等 -
成都军区总医院
三甲 医院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蓉都大道270号 医院简介: 成都军区总医院坐落在四川省成都市,占地30余万平方米,始建于1953年,是西南地区一所专业学科齐全、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先进、服务质量优良、修养环境舒适的大型现代化综合医院,1983年起向社会全面开放。 成都军区总医院展开床位1200张,设置41个科室,50多个专业;在市中区还开设有市内门诊部;医院还是成都120急救网成员。 成都军区总医院现有各类医务人员1600余人,其中博士后10人,博士50人,硕士129人,现有高级职称人员148人,博士导师1人,硕士导师16人,有150人被第三军医大学聘为兼职教授及讲师,2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医院现有3个全军医学专科中心和9个军区医学专科中心。开展的消化道内镜诊治技术、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救治,射频消融术、功能神经外科、颅脑微创手术,脊柱外伤固定手术、胆道疾病、中晚期癌肿治疗、大面积烧伤救治、放射介入、肝肾移植、骨髓移植及临床药学等专科技术已在国内,军内形成特色优势。 成都军区总医院引进和购置了多种现代化的诊疗设备,如核磁共振成象仪、螺旋CT、直线加速器、头部及体部X一刀、1250MAX光机、前列腺射频治疗仪、血细胞分离机及多种型号的B超声仪,设备总价值为1亿5千余万元,为临床的诊治和治疗提供了先进的硬件保障。 近来年,成都军区总医院先后获科技成果奖19项,其中获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国家三等奖以上成果奖19项,发表学术论文1500余篇,承办国际、全国及全军大型学术会议80多次。2002年及2003年连续两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成都军区总医院作为首批“三级甲等医院”,还被省、市有关部门确定为“省市医保病人就医定点医院”,“成都市物价计量信得过单位“、”大西南优质服务明星医院“。2003年正式成为第三军医大学临床医学院。 成都军区总医院致力于以优质的服务、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良好的医疗质量竭诚为广大军民服务。 神经外科普通外科心胸外科骨科泌尿内外科中心烧伤整形科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血液科内分泌科肿瘤科
热门文章 更多
好消息!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主任季加孚教授加盟我院 2023-09-28 复杂性肛瘘怎么治疗比较好? 2023-07-25 上海市同仁医院治疗支气管炎效果好吗 2023-07-14 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预约须知 2023-07-12 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2023年端午节门诊急诊安排 2023-06-21 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2023年端午节门诊急诊安排 2023-06-21 河北一洲肿瘤医院亮相中华医学会2023小儿神经外科学术会议 2023-06-07 细节彰显人文关怀 | 在伽马刀治疗中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2023-06-02 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重离子中心就诊小贴士 2023-06-01 petct可以检查恶性肿瘤吗? 2023-04-25 petct吃了饭做影响结果吗? 2023-04-13 petct的注意事项 2023-04-13 做petct前为什么要测血糖? 2023-04-13 petct到底值不值得做 2023-04-13 核医学科简介 2023-04-13 petct可以做局部吗? 2023-04-12 petct的安全性如何? 2023-04-12 petct是什么检查? 2023-04-12 petct北京哪个医院可以做? 2023-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