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 产科

产科

  我院产科历史悠久,底蕴丰厚。目前无论是产科的床位数还是分娩量都是位居全国大学综合性医院前列,产科一直是我院的优势科室。在多年的人才、设备、学术的积累下,目前拥有辽宁省孕产妇危重症抢救中心、辽宁省产前诊断中心和辽宁省母胎医学中心,为辽沈地区高危胎儿筛查、诊治中心。此外我院产科还是卫生部围产营养项目中心、中国DoHaD联盟孕期营养监测中心、卫生部中国妇女盆底功能障碍产后康复中心、卫生部围产人性化服务项目单位、全国妊娠高血压疾病协作组的副组长单位、辽宁省中华医学会辽宁省妇产科学会主任委员单位、辽宁省围产学会主任委员单位。1978年获硕士学位授权点,2000年获博士学位授权点,现有博士导师5人,硕士导师12人。获得国家级、省级科技进步奖9项,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5项。2008年被评为辽宁省重点学科,2008年获国家级精品课程。我院产科于2010年成功申请并获得卫生部首批临床国家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资助。2013年联合国内十家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并作为项目负责单位(常见高危胎儿诊治技术标准及规范的建立与优化),同年获批辽宁省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产科疾病领域)。近5年共承担国家级、省、市级科研项目50余项,科研项目经费2000余万。       目前已培养并毕业的博士研究生49名,硕士研究生144名,在读博士研究生8名,硕士研究生66名。每年举办2003年-2006年连续三年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产后出血的诊治,2007年-2012年连续6年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胎儿疾病的诊治技术和新进展。2010年-2012年连续三年开始举办盛京母胎医学论坛,均邀请来自美国、瑞典、国内的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学员来自全国各地,达400余人。目前拥有两个院区六个产科病房和两个分娩室,床位数166张,产科医生共49人,拥有9个产科专业门诊,年门诊量达12万人次,较十年前增加10余倍,具有广泛的地区辐射能力,患者覆盖东北三省,其中外埠门诊患者达45-50%。年出院人数达1万人次,高危孕产妇达60%以上,分娩量1.1万人次,活产数约10106人次。      作为辽宁省母胎医学中心,2008年8月起在国内率先开展产时胎儿手术,目前已开展了多种胎儿治疗技术,包括EXIT(产时子宫外处理)+产房外科手术、胎盘支持的产时胎儿手术、胎儿镜下选择性胎盘血管交通支激光凝结术、射频消融术等。迄今为止成功开展产时胎儿手术31例,胎盘支持的胎儿手术3例、胎儿镜下选择性胎盘血管交通支激光凝结术6例,射频消融术4例。目前我院胎儿治疗技术全面、病种多、例数多,技术水平达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此外还成功开展了先天性膈疝宫内开放性治疗的动物实验。为有效降低辽宁省及其周边地区的出生缺陷,改善新生儿预后做出巨大的贡献。      作为辽宁省产前诊断中心,服务辐射全省及周边地区,除了开展常规的产前诊断技术,如孕中期唐氏综合征血清学筛查、胎儿系统超声诊断、介入性产前诊断(绒毛穿刺取样术、羊膜腔穿刺术、脐静脉穿刺取样术)、培养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等,还开展了多种先进的产前诊断新技术和胎儿监测技术,包括孕早期超声下胎儿颈部透明层厚度测量、胎儿MRI、胎儿先心病筛查、母体外周血无创性胎儿DNA检测、胎儿DNA-STR序列分析、胎儿血流频谱的监测等。2008年1月在国内率先进行临床基础相结合,联合中国医科大学遗传研究室成立并开展遗传咨询门诊,由遗传研究室进行临床遗传学研究的李岭教授出诊,带动了我院临床遗传和产前诊断的学术发展。      作为辽宁省孕产妇危重症抢救中心,已经建立规范的产科危重症抢救流程、产科常见并发症和合并症诊治规范及临床路径;危重症孕产妇占住院患者的20%,年均转运至ICU200-300例。近年来实行的“产儿联合,高危胎儿产时救护”模式,即新生儿科医生对高危胎儿进行产前会诊、产时救护,年均早产儿数达1600-1800人次,转运至NICU的比例为80-85%,围产儿死亡率约0.2%。

[...展开]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产科医生 (具体门诊时间以医院当天实际出诊停诊公告为准)

医生姓名
科室
医生擅长
门诊时间
就医服务
123 下一页 1/3 页 42 条记录 跳转至: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咨询 咨询
咨询
咨询二维码
顶部 顶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