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 心血管外科

心血管外科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成立于2010年,她的前身是心胸外科,作为医院心脏中心的重要部分,为了加快实现专科化发展战略,心脏大血管外科从心胸外科分离出来而独立建科,是省内第一家以心脏大血管外科建制的科室。装修一新、设施一流的病房于位于2号楼7楼,门诊则位于门诊大楼5楼的心脏中心候诊区,核定床位67张,包括19张床位的心脏大血管外科专科监护室。五十年余来,经过心脏外科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积极进取,浙医二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学在许多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成为省内领先。作为医院心脏中心的重要部分,该科承担着大量的医疗、教学和科研任务。目前科室有教授(主任医师)2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副主任灌注师)9人,主治医师(主管灌注师、主管护师)11人,专职心外科重症监护医师5人及专科护士等共60余人。该学科医生队伍都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其中极大部分具有博士学历。科室配备了国内最先进的监护仪器,年心脏大血管手术达1000余台,且年门诊人次、年住院人次、年手术总数等都逐年大幅度增长,始终是我省最具规模的心脏大血管外科之一。在教学方面,该科是浙江大学心脏大血管外科学硕士点,1997年获得心脏大血管外科学博士学位授予资格,每年招收来自全国各地的博士生和硕士生,承担省内各级医院的进修人员培训,以及选派高年资医生到下级医院会诊、指导工作,并担负培养浙江大学医学院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成人教育学院学生的教学工作,是浙江省主要的心脏大血管外科人才培养基地。该学科十分重视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德国柏林国家心脏中心、德国基尔大学等国外心血管外科中心建立了长期而稳定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每年派出1名医生到国外学习进修,还有3—4人次参加国际会议、参与学术交流,到目前已有一半以上的医生具有在国外留学、进修的经历。他们外语水平高,熟悉本学科的前沿发展和趋势,掌握现代心脏大血管外科学技术和研究手段,并且年轻而有朝气,工作干劲大,富有创新精神,因此该学科有较强的发展后劲。该学科历史悠久,取得了令业界所瞩目的业绩。1957年我国心脏大血管外科的创始人之一、该科石华玉教授在国内首创椎旁阻滞下肺叶切除术;1978年与上海瑞金医院张世泽教授合作开展浙江省首例心脏移植手术。近年来该学科更是取得了突飞猛进地发展,科研工作业绩斐然,综合实力处我省前列。1994年该科陈如坤教授、朱家光教授在省内率先开展慢性房颤的外科手术治疗,先后施行Cox’s迷宫I、II、III型手术近100例,均获成功;1999年陈如坤教授在国内首先开展心脏减容术治疗瓣膜性心肌病获得成功;由陈如坤教授牵头的我国第三代人造心脏瓣膜——全热解碳双叶型人造心脏瓣膜的研制与临床应用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该瓣膜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性能和临床指标都达到或超过了目前国际上最新的人造瓣膜,该成果获得2003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为国产人造心脏瓣膜的研制作出了贡献。2009年,学科带头人董爱强教授在省内率先开展经皮体外循环下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用5—7cm的右胸小切口替代长达20cm的传统胸部正中切口,在确保患者安全和疗效的同时,大大减少了手术创伤,避免了胸部正中手术疤痕给患者带来的心理负担,深受广大患者尤其是年轻女性患者的欢迎,目前已连续开展1000余例微创心脏手术。目前,微创成为该科的主要特色,其“微创心脏外科学”通过了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创新学科)的评审。近年来该科每年有近10篇学术论文在SCI收录的杂志和国家一级刊物上发表,先后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奖和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创新奖等5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百年历史铸就了浙二人“以精湛演绎技术,用关爱体现服务”的精神,该科已把“以患者和服务对象至上”的思想贯彻在心脏大血管外科每个医护人员的实际行动中。浙二心脏大血管外科良好的医疗服务和精湛的医疗技术,赢得了社会广泛的赞誉。浙二心脏大血管外科今后将继续依托医院齐全的临床学科、一流的医疗设备、雄厚的技术力量优势,依托浙江大学百年老校一流的科研设施、强大的科研力量优势,同时紧紧依靠医院心脏中心这个大平台,努力提高和创新医疗技术,注意学科梯队培养,围绕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开展相关研究,同时与基础学科相互渗透,进一步提高心脏大血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全面提升学科的临床、科研、教学地位,使该科继续占领心脏大血管外科发展的制高点,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服务项目与特色医疗该科常规开展体外循环下各类心脏手术,如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腔镜微创心脏手术、杂交手术、各种瓣膜性心脏病的瓣膜置换、瓣膜成形修复、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移植先天性心脏病的矫治手术、各类大血管手术、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腹主动脉瘤支架植入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等,尤其是微创心脏手术和危重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已成为该科的特色和优势,形成了瓣膜性心脏病的系列治疗,如多瓣膜联合手术、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与瓣膜置换联合手术、冠状动脉搭桥与瓣膜置换联合手术、改良Cox’s迷宫术与瓣膜置换联合手术、大血管手术与瓣膜置换联合手术等高难度瓣膜手术,手术成功率达98%。(一)常规心脏瓣膜置换、瓣膜成形/修复手术该科常规开展各类心脏瓣膜置换、瓣膜成形/修复、多瓣膜联合手术,取得了良好的近期和远期临床效果。对心功能Ⅳ级的重症风湿性瓣膜病的手术治疗,有丰富的经验与技术,通过术前改善心功能、术中全面心功能监测、术后完善处理,手术死亡率大大降低,取得良好效果。对于常规的瓣膜替换术,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手术成功率上,均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鉴于我国风湿性心脏病发病率较高、有大量终末期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而心脏移植又受到供体匮乏限制这一国情,1998年该科又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心脏减容术加瓣膜成形术治疗终末期瓣膜性心脏病,这在国内属首例,在国际上也仅第二例,开创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终末期瓣膜性心脏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心脏减容手术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国际上兴起的一类区别于心脏移植手术的晚期心脏疾病的手术治疗方法,通过严格要求的(重量、面积)切除心室壁并对心脏瓣膜进行成形,可使重度扩大的心室腔得以缩小,显著提高心脏功能。该手术难度大、操作复杂,但能够替代部分心脏移植手术,使病人避免异体心脏移植手术的各类并发症及抗排斥反应的巨大经济负担。该科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该类手术,取得良好疗效,标志着该科瓣膜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水平又有了新的突破。(二)冠心病的外科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势态。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和主干病变的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是解除症状和延长寿命的最有效治疗手段。该科常规开展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每年冠脉搭桥手术达150例;并开展冠状动脉搭桥与瓣膜置换、大血管手术等同期手术;在省内最早开展心脏不停跳(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PCAB);近年来,应用心血管“杂交”手术室技术平台,对复杂冠脉病变患者,采用冠脉“杂交”手术(MIDCAB+PCI):内乳动脉—左前降支微创搭桥,其余冠脉病变采用介入技术,目前已完成几十例冠脉杂交手术。使该科冠状动脉搭桥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三)微创心脏手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手术创伤及切口美观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尽量减少手术创伤对脏器组织功能和生理状态恢复的影响,而现代心脏大血管外科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使满足患者这一要求成为可能。近年来该科积极学习微创外科技术,充分利用浙医二院微创中心的资源和先进设备,在保证手术疗效的前提下,大力提倡开展微创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并在以下方面成为自己的特色医疗项目。1.小切口微创心脏直视手术:该手术屏弃了传统的正中胸骨切口显露心脏,通过上、下腔和升主动脉建立体外循环的方式,而是采用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和右胸小切口显露心脏,完成心内直视手术。由于该切口较小,切口又在右乳腺下方较隐蔽,因此也被称为“比基尼切口”。该手术方式创伤小,基本不用输血,术后疼痛小,康复快,因此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目前已连续开展1000余例,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2、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随着电视胸腔镜手术技术的成熟,近年来该科又开展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使微创心外科手术的适应症进一步扩大。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通过胸部小切口就能完成需常规开胸的心外科手术,既明显减少手术创伤、有利手术后康复。3、胸腔镜辅助下迷宫手术治疗单纯性房颤(WolfMinimaze):适合于年龄18岁-80岁的阵发性和孤立性房颤患者并伴有明显症状,同时无需要手术治疗的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疾患,对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心脏彩超检查左室射血分数≥30%,对华法林或阿司匹林等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存在禁忌症,既往有血栓栓塞史,如中风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以及导管消融后房颤复发者。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等优点。(四)大血管手术该科在国内较早地开展了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手术治疗,目前常规开展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急诊手术治疗,包括全弓置换和“象鼻”手术,保留主动脉瓣的Davi手术等,近期及远期疗效良好。近期更开展了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手术 ,治疗效果良好。“象鼻”杂交手术:是将传统的外科手术与现代介入技术相结合的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新技术。对Ⅰ型夹层动脉瘤施行升主动脉置换+主动脉全弓置换+降主动脉术中支架植入术,在确保疗效的前提下,简化了手术,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五)心脏移植心脏移植:心脏移植是终末期心脏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我院是卫生部心脏移植技术临床应用单位,已完成数50余例心脏移植手术,包括心肾联合移植,二次开胸心脏移植等复杂移植手术,围术期成功率超过98%。 (六)腹主动脉瘤治疗目前该科常规开展胸腹主动脉瘤的人工血管置换及腔内支架人工血管治疗,手术成功率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七)颈动脉狭窄治疗该科常规开展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动脉狭窄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咨询 咨询
咨询
咨询二维码
顶部 顶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