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医三院 > 医院资讯 > 正文

神经外科:多项智能神经外科技术融合、微创单切口切除累及双侧的巨大颅底脑膜瘤

来源: 医生在线 时间:2020-09-17

61岁的张先生,间断头晕伴嗅觉减退已有一年,三个月以来出现视物模糊,恰逢新冠肺炎疫情,起初不愿意前往医院就诊,但随着头部胀痛逐渐加重,看不清、看不全身边人和物,食不知味,嗅觉也丧失了,难以忍受的情况下,来到北医三院急诊。

颅脑CT、MRI、CTA等检查发现,张先生的前颅窝底双侧有巨大脑膜瘤,已经压迫双侧嗅神经、视神经、大脑前动脉等重要结构,肿瘤透过大脑镰,在双侧颅底生长,并压迫双侧额叶脑组织,于是紧急安排住进神经外科病房准备接受手术治疗。术前查体显示张先生双侧嗅觉、双侧视野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神经外科主任杨军带领颅脑肿瘤专业组团队,为张先生制定了详细和周密的手术方案,采用十几年前就在国内率先开展的多项智能神经外科技术、在此病人手术中创新融合,充分应用导航、虚拟现实影像技术、血管荧光造影技术、电生理监测和超声骨刀等先进神经外科技术,为患者完成“适时导航、精细准确定位、单侧切口、切除双侧颅底复杂脑膜瘤”手术。

术中适时导航、右侧非功能区入路、精细准确找到肿瘤,辨认保护双侧嗅神经、视神经和大脑前动脉,保护双侧额叶脑组织,通过切开大脑镰的方式,将横跨双侧颅底的巨大脑膜瘤精细准确全切。手术历经两个多小时,将以往异常危险、复杂及并发症严重的高难手术、超乎想象的圆满顺利切除,术中出血不到50ml,颠覆了以往此类手术术中大量输血的理念。真正做到了“精细准确、微创”。

张先生术后顺利拔除气管插管返回病房,看到陪在床边的家属,第一句话就是:“我可看清、看全你们了。”第二天早晨,张先生又激动地说:“我闻到油条的味道了,快让我吃一口。”陪在床边的女儿激动不已,赶快通过微信视频将喜讯传递给妈妈和姐姐(因疫情期间,其他家属不能来床边探视)。当她们获悉该微创手术完整切除了双侧颅底肿瘤,且保护了嗅神经和视神经,觉得不可思议,慨叹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达,并表达了对手术医师的感激之情。术后不到一周,张先生顺利出院。

技术内容

1.术前多方位评估:CT、MRI、MRA、CTA、DSA等多种影像技术综合评估,了解脑膜瘤和神经、血管以及脑组织的关系,并完善术前导航计划;

术前导航计划

2.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预演手术进程,反复演练后再进行手术,心中熟练的基础上更短时间、更便捷径路、多方位达到微创切除颅底脑膜瘤;虚拟现实技术图片

3.根据术前导航计划和虚拟现实技术的预演过程,精细准确设计手术切口、骨瓣范围,术中精细准确定位肿瘤组织,辨认并避开重要神经、血管和脑组织;

4.传统的手术方式是双侧骨瓣、切除双侧肿瘤,大脑镰上肿瘤组织还有可能残留;肿瘤切除前后图片

5.术中电生理监测随时提醒术者可能碰到的重要神经结构,避免意外损伤,有利于术中保护和肿瘤粘连在一起的神经结构;传统手术没有这样“预警监测”,神经损伤是在所难免的。电生理监测图片此项技术适合哪些患者?

颅底脑膜瘤和其他颅底肿瘤患者;颅脑肿瘤和脑内异常病变患者;颅脑出血患者;颅内动脉瘤和血管畸形患者。

适时导航定位、精细准确微创切口、开颅创伤小、全面治疗颅脑疾患、脑神经和功能很大程度保留,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分享

内容推荐

疾病: 就诊医院:北医三院 外科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怎么走?北医三院地址 看病过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本部):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49号交通方式:1.地铁乘坐10号线,在西土城站B口或牡丹园站A口下1)在西土城站B口出站,向正北方向出发,沿西土城路辅路直行200米,再沿学院路辅路直行330米,进入花园北路,向东直行380米,过马路,向东步行50米,即可到达医院南门。(步行约14分钟,900米)2)在牡丹园站A口出站,向正西方向出发,沿北土城西路走490米,右转进入塔院东街,沿塔院东街向北步行700米左右至花园北路,过马路向西行走100米,即可达到医院南门。(步行约21分钟,1.4公里)2.公交:北医三院站:如果您乘坐331路、94路、606路、484路公交,在北医三院站下车即到,医院位于花园北路北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站(学院路东侧站):如果您乘坐331路,375路,386路,438路,478路,484路,603路,606路,632路,686路,693路,夜14路路公交,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站(马路东侧站)下车,向南步行100米,到达花园北路口后,向东500米,即可到达医院南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站(学院路西侧站):乘坐331路,375路,386路,438路,478路,603路,606路,632路,686路,693路,高校春运专线1线,高校春运专线2线,快速直达专线106路,夜14路到达站点,下车后向南步行约150米,到达花园北路十字路口后,过马路,向东步行380米,即可到达医院南门。塔院小区南门站(北土城西路北侧):乘坐21路、94路、579路、601路、653路、658路、夜9路公交在塔院小区南门站下车,沿北土城西路辅路向西行走80米,右转进入塔院西街,行走540米,到达花园北路,过马路向东行走100米,即可到达医院南门。塔院小区南门站(北土城西路南侧):乘坐21路,579路,601路,653路,658路,夜9路公交在塔院小区南门下车,沿北土城西路辅路向东直行60米,上天桥过马路,再沿北土城西路辅路向东走120米,左转进入塔院东街,步行700米左右到达花园北路,过马路,向西行走60米,即可到达医院南门。3.自驾:三院有地面车位200个和机械式立体停车库车位281个(停车尺寸限制:长≤5.1m、宽≤1.85m、高≤1.55m),车辆由南二门社会车辆专用入口依次有序进入,此外三院对面路侧设有公共停车位约200个。【详情】 #外科

医院新闻 更多

2020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发布——北医三院综合排名第七 北医三院心血管内科成功完成首例零造影剂血管内超声指导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北医三院急诊科联合多学科采用CHEER集束化治疗成功救治心脏骤停患者 北医三院神经外科应用智能机器人微创球囊压迫术为复杂三叉神经痛患者解除疼痛 北医三院骨科应用合作研发的国产导航系统完成首例手术 北医三院普通外科采用腹腔镜微创技术成功救治94岁高龄腹股沟嵌顿疝患者 为患者争取放支架的机会----北医三院心血管内科等多科联动在ECMO支持下成功介入治疗一位心肌梗死患者 北医三院儿科联合多学科诊疗一例白血病化疗后胰腺假性囊肿儿童 北医三院精细化麻醉管理助力微创“搭桥手术” 急诊科联合介入血管外科成功救治高危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心脏外科成功治好一例重症复杂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 心脏中心成功为96岁高龄老人完成经心尖主动脉瓣置换术 胸外科联合神经外科应用达芬奇机器人和脊髓显微镜同期完成上纵隔肿瘤切除术 产科与心脏外科等多科室合作同期行剖宫产与心脏瓣膜修补术 一位骨肿瘤患者手术“零输血”的背后 北医三院介入血管外科联合心血管内科完成院内首例同期全脑血管及冠脉造影术 九旬老人突发胸痛后...... 谢谢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北医三院成功救治一例急性心肌梗死意识丧失4天患者 北医三院首例食管巨大憩室POEM手术在北方院区完成 心血管内科:给心脏拍个高清电影 [2019医疗技术创新二等奖] 骨科:让脊柱侵袭性血管瘤的治疗创伤更小 [2019医疗技术创新三等奖] 巨大脊柱恶性肿瘤完整切除 | 18个小时,四位不同科室医师接连上台主刀,只为一名29岁患者 体外心肺复苏术——心脏骤停患者的新希望 [2020医疗技术创新二等奖] 距骨骨囊肿患者重返运动场的希望:自体骨—骨膜移植 [2020医疗技术创新二等奖] 神经外科:多项智能神经外科技术融合、微创单切口切除累及双侧的巨大颅底脑膜瘤 [2019医疗技术创新三等奖] 泌尿外科:小切口切除肿瘤——肾癌微创手术的新方法 [2019医疗技术创新二等奖] 超声诊断科:精细准确诊断前列腺癌的 “狙击枪”—超声与核磁检查融合成像导航下引导前列腺癌穿刺活检技术 [2019医疗技术创新三等奖] 肿瘤放疗科:复发难治性肿瘤怎么办? 放射性粒子植入带来了新希望![2019医疗技术创新一等奖] 北医三院首例食管巨大憩室POEM手术在北方院区完成 心脏外科成功治愈一例重症复杂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 产科与心脏外科等多科室合作同期行剖宫产与心脏瓣膜修补术 产科与心脏外科等多科室合作同期行剖宫产与心脏瓣膜修补术 体外心肺复苏术——心脏骤停患者的新希望【2020医疗技术创新二等奖】 提升冬奥医疗保障能力—北医三院崇礼院区成功开展首例关节镜微创外科手术 产科与心脏外科等多科室合作同期行剖宫产与心脏瓣膜修补术 泌尿外科:小切口切除肿瘤——肾癌微创手术的新方法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咨询 咨询
咨询
咨询二维码
顶部 顶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