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医三院 > 医院资讯 > 正文

体外心肺复苏术——心脏骤停患者的新希望【2020医疗技术创新二等奖】

来源: 医生在线 时间:2020-10-22

我们常说,医学是有局限性的,但追求科学进步的脚步却永不停歇。2020年,北医三院又有一批新的医疗技术,经过严格的审批和长期观察,转为常规技术普及应用。新技术带来新的希望,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技术都有哪些吧~项目团队:北医三院急诊科2020年医疗技术创新奖二等奖

技术名称:体外心肺复苏术在心源性心脏骤停中的应用

项目负责人:马青变(急诊科、后排左四)

团队成员:张喆(心脏外科)、李硕(急诊科)、葛洪霞(急诊科)、郑亚安(急诊科)、郑康(急诊科)、傅元豪(心脏外科)、杨航(心脏外科)、郑慧萍(心脏外科)、冯海波(心脏外科)从1名患者的治疗经历谈起

2019年2月12日,28岁的阳光女孩小董终于康复出院了。在和医务人员离别时,小董热泪盈眶地说:“感谢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看着小董脸上灿烂的笑容,很难想像她是刚从鬼门关走出来的危重病人。

时间回到1个月前,小董因高热40℃持续不退,伴腹泻、腹痛,就诊于北医三院急诊科。来诊时血压74/50mmHg,心率139次/分,医生立即将小董送入抢救室。虽经积极补液、抗感染等治疗,小董仍出现了多脏器功能衰竭,一个接一个的危急值让人触目惊心:血红蛋白下降到75g/L、白蛋白下降到15g/L、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到35%、心率更是飙到180次/分,较糟糕的是心脏射血分数骤降至18%,这意味着严重的心肌顿抑,心脏基本呈“蠕动”状态,小董命悬前列,随时可能心脏骤停。

急诊科马青变主任立即联系医务处组织全院多学科会诊,并果断决定对患者进行围心脏骤停期体外膜肺氧合(ECMO)心肺功能支持。刚下手术的心脏外科张喆主任医师火速为患者建立体外循环,ECMO转机稳定后,患者转入EICU进行后续治疗。小董的生命体征平稳了,但ECMO只是短时间的呼吸循环替代,并不能阻断疾病本身的进展。小董先后经历了急性肝衰、急性肾衰、DIC、胃肠道麻痹……EICU医护团队积极给予抗感染、血糖控制、免疫调节、输血、电解质和容量管理,有创机械通气、床旁血滤、有创血压监测、腹腔引流管等治疗,并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精细化个体治疗。第8天,小董的心脏射血分数恢复到60%,第9天撤除了ECMO。

这九个日夜,经过大家不懈奋战,终于将患者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当小董能睁开双眼并点头回应的那一刻,每个人的内心都无比激动。整整一个月后,小董终于康复出院了,这才有了前面小董和医务人员离别的场景。技术内容

体外心肺复苏术是针对使用传统心肺复苏不能恢复自主循环的心脏骤停患者,或围心脏骤停期患者实施体外膜肺氧合的技术,是北医三院急诊科自2016年开展的新技术,填补了国内此项技术的空白。该技术能够对患者进行呼吸及循环支持治疗,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重新界定了生与死的界限。此项技术适合哪些患者?

该技术适用于使用传统心肺复苏不能恢复自主循环的心脏骤停患者或者围心脏骤停期的中青年患者,原发病为急性心肌梗死、爆发性心肌炎、肺栓塞、药物中毒等可逆病因。

在传统心肺复苏不能恢复自主循环的心脏骤停患者或者围心脏骤停期的患者中,体外心肺复苏术能够提供呼吸循环的支持,为治疗原发病赢得时间。提高此类患者的生存率,改善神经功能预后,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目前北医三院急诊科已实施十余例体外心肺复苏术,为此类患者开辟了一条新的“生命”希望之路。

文|急诊科李硕

分享

内容推荐

疾病: 就诊医院:北医三院 外科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怎么走?北医三院地址 看病过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本部):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49号交通方式:1.地铁乘坐10号线,在西土城站B口或牡丹园站A口下1)在西土城站B口出站,向正北方向出发,沿西土城路辅路直行200米,再沿学院路辅路直行330米,进入花园北路,向东直行380米,过马路,向东步行50米,即可到达医院南门。(步行约14分钟,900米)2)在牡丹园站A口出站,向正西方向出发,沿北土城西路走490米,右转进入塔院东街,沿塔院东街向北步行700米左右至花园北路,过马路向西行走100米,即可达到医院南门。(步行约21分钟,1.4公里)2.公交:北医三院站:如果您乘坐331路、94路、606路、484路公交,在北医三院站下车即到,医院位于花园北路北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站(学院路东侧站):如果您乘坐331路,375路,386路,438路,478路,484路,603路,606路,632路,686路,693路,夜14路路公交,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站(马路东侧站)下车,向南步行100米,到达花园北路口后,向东500米,即可到达医院南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站(学院路西侧站):乘坐331路,375路,386路,438路,478路,603路,606路,632路,686路,693路,高校春运专线1线,高校春运专线2线,快速直达专线106路,夜14路到达站点,下车后向南步行约150米,到达花园北路十字路口后,过马路,向东步行380米,即可到达医院南门。塔院小区南门站(北土城西路北侧):乘坐21路、94路、579路、601路、653路、658路、夜9路公交在塔院小区南门站下车,沿北土城西路辅路向西行走80米,右转进入塔院西街,行走540米,到达花园北路,过马路向东行走100米,即可到达医院南门。塔院小区南门站(北土城西路南侧):乘坐21路,579路,601路,653路,658路,夜9路公交在塔院小区南门下车,沿北土城西路辅路向东直行60米,上天桥过马路,再沿北土城西路辅路向东走120米,左转进入塔院东街,步行700米左右到达花园北路,过马路,向西行走60米,即可到达医院南门。3.自驾:三院有地面车位200个和机械式立体停车库车位281个(停车尺寸限制:长≤5.1m、宽≤1.85m、高≤1.55m),车辆由南二门社会车辆专用入口依次有序进入,此外三院对面路侧设有公共停车位约200个。【详情】 #外科

医院新闻 更多

2020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发布——北医三院综合排名第七 北医三院心血管内科成功完成首例零造影剂血管内超声指导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北医三院急诊科联合多学科采用CHEER集束化治疗成功救治心脏骤停患者 北医三院神经外科应用智能机器人微创球囊压迫术为复杂三叉神经痛患者解除疼痛 北医三院骨科应用合作研发的国产导航系统完成首例手术 北医三院普通外科采用腹腔镜微创技术成功救治94岁高龄腹股沟嵌顿疝患者 为患者争取放支架的机会----北医三院心血管内科等多科联动在ECMO支持下成功介入治疗一位心肌梗死患者 北医三院儿科联合多学科诊疗一例白血病化疗后胰腺假性囊肿儿童 北医三院精细化麻醉管理助力微创“搭桥手术” 急诊科联合介入血管外科成功救治高危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心脏外科成功治好一例重症复杂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 心脏中心成功为96岁高龄老人完成经心尖主动脉瓣置换术 胸外科联合神经外科应用达芬奇机器人和脊髓显微镜同期完成上纵隔肿瘤切除术 产科与心脏外科等多科室合作同期行剖宫产与心脏瓣膜修补术 一位骨肿瘤患者手术“零输血”的背后 北医三院介入血管外科联合心血管内科完成院内首例同期全脑血管及冠脉造影术 九旬老人突发胸痛后...... 谢谢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北医三院成功救治一例急性心肌梗死意识丧失4天患者 北医三院首例食管巨大憩室POEM手术在北方院区完成 心血管内科:给心脏拍个高清电影 [2019医疗技术创新二等奖] 骨科:让脊柱侵袭性血管瘤的治疗创伤更小 [2019医疗技术创新三等奖] 巨大脊柱恶性肿瘤完整切除 | 18个小时,四位不同科室医师接连上台主刀,只为一名29岁患者 体外心肺复苏术——心脏骤停患者的新希望 [2020医疗技术创新二等奖] 距骨骨囊肿患者重返运动场的希望:自体骨—骨膜移植 [2020医疗技术创新二等奖] 神经外科:多项智能神经外科技术融合、微创单切口切除累及双侧的巨大颅底脑膜瘤 [2019医疗技术创新三等奖] 泌尿外科:小切口切除肿瘤——肾癌微创手术的新方法 [2019医疗技术创新二等奖] 超声诊断科:精细准确诊断前列腺癌的 “狙击枪”—超声与核磁检查融合成像导航下引导前列腺癌穿刺活检技术 [2019医疗技术创新三等奖] 肿瘤放疗科:复发难治性肿瘤怎么办? 放射性粒子植入带来了新希望![2019医疗技术创新一等奖] 北医三院首例食管巨大憩室POEM手术在北方院区完成 心脏外科成功治愈一例重症复杂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 产科与心脏外科等多科室合作同期行剖宫产与心脏瓣膜修补术 产科与心脏外科等多科室合作同期行剖宫产与心脏瓣膜修补术 体外心肺复苏术——心脏骤停患者的新希望【2020医疗技术创新二等奖】 提升冬奥医疗保障能力—北医三院崇礼院区成功开展首例关节镜微创外科手术 产科与心脏外科等多科室合作同期行剖宫产与心脏瓣膜修补术 泌尿外科:小切口切除肿瘤——肾癌微创手术的新方法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咨询 咨询
咨询
咨询二维码
顶部 顶部
顶部